第130章 交公粮(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5014 字 2021-05-31

没见过这么多钱的阿葵,非常的慌张,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申克闷声道:“想那么多干嘛?吃饱饭就行!”

“你不懂,根据地领导还不懂?听张旅长的话,跟着走就对了!”

阿葵笑了出来,“那当然了,张首长可是佛祖在世,听他的准没错。”

就算如此,阿葵还是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折腾床板和丈夫。

第二天一早,阿葵提着木桶上水塘洗衣服,听了满箩筐的八卦。

出去时,她满脸笑容,回来时却有些异样。

“阿克,大事不好了!”

“村里种田的不满意分成,觉得吃亏了,我们外出打工的给的公粮太少。”

申克着急地问:“是哪个公粮?”

“给村集体的那个!”

听清楚后,申克反而淡定下来。

“你不用着急了,这么大的事,一时半会定不了,最终是公家说了算。”

借着各村交公粮,村民聚集的时机,种粮农户都在反应,种田吃亏了,给进城的人占了便宜。

讨论声势不断扩大,农户们一致认为应该提高管理费。

管理费这个词,太文绉绉了,农民可不会用。

这是种田农户向税务专员反应问题时,邱余顺嘴提的。

其实进城农民工将土地托管给村集体,由种田农户代为耕种,收取一定的费用,用租金、地租形容更形象贴切。

不过根据地内部舆论就有点诡吊,农民很默契的不提租这个词。

土改时,九旅枪毙了一批批头人、地主、放高利贷的,然后将土地平均分配。

农民叫好之余,回忆起当时打靶的血腥与恐怖,现在依旧心有余悸。

地主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词汇,没人愿意提,更不想被扣上收租的帽子。

这次提高代耕租金的风波里,农民默契地用起管理费这个高大上的名词。

春耕时,根据地发现进城打工农民太多,为了避免农民回流,导致用工荒,也为了避免土地抛荒。

旅部仓促推出代耕制,约定以村集体平均亩产为准,夏收时田主向耕户缴纳一成收获,作为代管费。

实际执行中,村集体为了避免耕户只挑肥田种,瘦田没人耕,就和农户约定,统一耕种,统一收代管粮。

代管粮卖给农场后,换钱了再分,或者购买猪仔,建集体养猪场。

在耕田劳作中,农户普遍觉得吃大亏了!

一边是自家的田,除了交公粮,剩下全是自己的。

另一边是代管田,同样的劳作量,到手的收获却只有自家的七分之一、八分之一。

在计算切身利益上,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也能掰扯出大体的数字。

凭啥干一样的活,收获少这么多?

凭啥进城打工的,能吃双份好处?

凭啥不用干农活,收成就和辛苦种田的差不多?

不患寡而患不均,种田农户很不乐意这个局面,特别是在交公粮时,各家各户拉粮食回家的鲜明对比,更刺激了他们的不满情绪。

虽然不满意分配比例,但农户行为却不过激,而是积极的向税务员,向他们见到的公务员反应问题。

旅部很快就收到农户的意见,却没有立刻发声,而是倾听农民的意见,让农村工作组走访基层。

公粮不断的运回粮库,旅部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征粮顺利,张扬的大半精力也投入其中。

至于叫租金也好,还是管理费,就先发酵一段时间,各方充分发声后,再行处理也不迟。

9月17日,18支征税队返回木姐,大体完成夏税征收工作。

张扬拿到了农业税税收总册。

根据地本部一共6135户农村家庭,其中1230户是新农村农户,今年新村免税,剩余4905户农户才是纳粮主体。

此次夏税一共征得122万斤粮食,实际入库稻谷约为110万斤,约合610吨。

农民是狡黠的,除了部分老实善良的农民,规规矩矩纳粮,其余山民都想着少交一点粮食,或者交多一点差的粮食。

所以收粮时,不都是品质上佳的稻谷,很多稻谷是瘪的、湿的、带稻穗的,甚至有掺合沙子的。

第一次纳粮,征粮队对农民要求不高,只要不过分,掺入太多杂物,或者以假当真,都会收粮。

放宽收粮要求,必有损耗,所以入库少了几万斤,也是正常的。

在制定收粮标准时,张扬就预想到了这点,甚至设想会发生农民集体抗税事件。

为了镇压预设中的抗税骚动,征粮小队配备了警备小队,进村时还会调来一支民兵小队。

现实状况比预想的好很多,没有发生群体抗税现象。

全根据地一共有51户农户不交税,而且只是零星出现,没有形成风潮。

每当出现不交税而闹事的人家时,村民都会用戏谑的眼光围观。

交了税的百姓,反而不齿不交税的人家,并没有站在抗税的立场看问题。

没有邻里支持,抗税户只是零星出现,形不成风浪,更不会耽误税收进程。

坚持不交税的人家,征粮队也不会上门强收,更不会使用暴力手段。

对付他们,有村集体和群众监督就够了!

舆论压力足以让抗税户抬不起头,以后也不会有优待政策,治他们的手段多得是。

在一片喧嚣中,根据地的第一次农业税征税工作顺利完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