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余粮收购(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617 字 2021-05-31

公粮入库,民政部又琢磨着怎么向农民购买余粮,增加粮食储备。

此次征税,实际的税收占比在10%左右,农户手中的余粮还很充裕。

根据农村工作组走访调查发现,农户扣除口粮、饲料粮、储备粮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富余。

农民工申克家,和种田户阿力家就是典型案例。

申克一家不耕田,更不饲养牲畜、家禽,夏收余粮有3000斤,以一年两季稻谷计算,一年余粮6000斤。

申克一家在城里生活,没有谷仓用于储粮,只能卖掉大部分粮食,预计夏季会出售不低于2000斤稻谷。

姐告村的阿力家,一共五口人,三个壮年劳动力,耕种15亩稻田,养有2头猪、30多只鸡鸭。

这样的人家,一天大概要煮4斤米,一年用米量大概1500斤大米,约为2500斤稻谷。

粗略算下来,阿力家一年余粮大概有7000斤稻谷。

这只是基层干部的大略估算,算不得准,但每家农户有余粮可售是现状,是余粮收购计划决策的基础。

农民家里有充裕的粮食,必定会出售,要买农具,就只能卖粮食换钱。

自古以来,粮食售卖定价权就不在农民手里,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和农户被粮贩盘剥,根据地必须收购余粮。

不过以何等价格收购粮食,就成了首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地内的农民以往很穷,根本没有粮食可售,也就没有约定成俗的粮食价格,和粮食交易市场。

九旅向滇省购买库粮,价格基本在0.45元/斤以上,上等的稻谷价格甚至高达0.8元/斤。

通过走私渠道,从掸邦、克钦邦购入的走私稻谷,价格更高,不能作为参考价格。

缅甸国内稻谷官方定价是另一个极端,低到令人发指。

六十年代,奈温政府推出统销统购政策,稻谷定价为每缅升最高价为5缅元。

缅升约合2.12公斤,折合统购价约为0.58缅元/市斤。

如此无耻地低价,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迫使农民选择少种粮或不种粮食来抗议。

这样的统销统购政策,造成的恶果非常大,以致于缅甸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连年下降,稻谷出口总量一度下跌到80万吨,比顶峰期少了将近一半。

大米出口是奈温政府的第一大外汇收入来源,为了挽回出口颓势,当局只好提高收购价,提到10缅元/升。

提高收购价后,全缅水稻产量才逐渐回升,稻谷出口量重回100万吨以上。

近些年官方收购价起伏不定,在1.2缅元/市斤上下徘徊。

这个价格,肯定不能作为根据地收购价的参考。

九旅向农民采购农产品,早就不用缅元计价,统一使用人民币结算。

若按照官方汇率折算,1.2缅元约为0.6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更没有参考意义,黑市的人民币汇率早就跑到1:200元,甚至1:300元。

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最有参考价值。

经过比照十多种主要商品后,计算得出:

缅甸的一斤大米约为0.01元人民币,也就是一分钱。

敲定这个计价时,九旅全体高级干部全都难以置信,太不可思议了,怎会如此的低。

可事实就是如此,在曼德勒黑市,一百斤大米还不一定能买到价值一元的锄头。

越往南走,越靠近伊洛瓦底省的大米种植区,这样的价格扭曲就越严重。

实际上,大米就是大米,一碗大米的食用价值是恒定的,缅甸孩子吃和华夏孩子吃,饱腹感一样,带来的碳水化合物也一样。

可大米走上货币市场后,价格扭曲如此巨大,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华夏再如何剪刀差,压低粮食价格来发展工业,稻谷收购价也稳定在0.15元左右。

缅甸的大米却只值0.01元,差价达到15倍。

同一袋大米,为何差别如此悬殊?

九旅党员干部对军政府残暴统治的理解,由此大大加深,更认识到当局的腐朽与落后。

近些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奈温政府出口稻谷收入随之增加,达到1亿-1.5亿美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