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北望(1 / 2)

“什么?你要去辽东杀鞑子?”刹那间,袁枢惊呼出声。

再看黄道周、卢象升和杨文骢三个,也全都瞪圆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

不是他们少见多怪,而是就在半刻钟之前,韩庆之还对他们组织义勇救援辽东的计划,不置可否。转眼间,韩庆之却又当着大伙的面儿,向曾经的大明阁老,当今皇帝皇帝和信王的共同老师,前辽东督师孙承宗请缨去辽东作战,其前后之变化,也实在过于悬殊。

“不瞒各位,韩某一直有此志。只是前两年海上之患未除,不敢辜负朱巡抚和俞总兵的期待。而如今,许心素授首,荷兰红毛也被郑一官威慑得龟缩于鸡笼不敢出头。韩某就想,率领麾下健儿前往辽东,为我大明辽东所有无谷之人,找鞑子算一算血海深仇!”

“无谷之人?”黄道周等人虽然关心辽东战局,目光却全在官府和军队上,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皱着眉头重复。

“就是大明辽东所有的穷苦百姓,野猪皮在天启四年正月初五,下令1624年)正月初五,开始下令划分有谷或无谷之人。”韩庆之看了孙承宗一眼,见对方没有阻止自己的意思,咬着牙向黄道周等人解释,“野猪皮规定,沦陷区百姓,每人有粮食六至七金斗(一金斗为一斗八升)的,为“有谷之人”。不到六至七金斗,但又有牲畜,“足以维生者”,亦列入“有谷人”数内,若不足维生,列入“无谷之人”数内。待划分完毕之后,将无谷之人赶制野外,分批屠戮殆尽。经此一劫,辽东沦陷区两百万遗民,所剩不足二十万,其余皆成为刀下冤魂!”I(此为历史事实,非杜撰。)

“啊——”饶是定力过人,卢象升、黄道周、袁枢和杨文骢四个,仍旧被惊得脸色惨白。随即,一个个相继将目光转向孙承宗,寻求确认。

“此事,此事老夫亦有所耳闻!”孙承宗的脸色,先是发白,然后发青,最后变成了青中透紫。将拳头握了又握,才哑着嗓子点头,“老夫当时身在宁远,想要发兵相救,军粮却迟迟不至。而待朝廷终于送来了军粮,已经是五月中旬。再想出兵,已经完全来不及!”

“真的,真的有一百六十多万遗民被屠?为何,为何朝廷的邸报上,对此只字未提?”性子耿直的黄道周却无法满意这个答案,用颤抖的声音询问。

“具体数字,老夫也不知晓。但经此一劫,从宁远到辽阳,几乎看不到人烟。”孙承宗没有勇气否认,红着眼睛点头,“朝廷之所以只字未提,是因为宁远以北各地,已经沦陷四五年之久。有司以为,遗民能逃回而不南逃,已经不属于大明子民!”

这也是他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所以在浩劫过后,他心生去意。

而大明朝堂上,也很多人觉得他能力有限,弹劾他贪污军资,拥兵自重。

再加上魏忠贤一直对他怀恨在心,整日在天启皇帝面前打他的小报告。最终,积毁销骨。对他信任有加的天启皇帝,在时隔一年半之后同意了他的告老请求。

只是,孙承宗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走了之后,换上来的辽东经略高第胆小如鼠,竟然将防线大步向后收缩。而女真人趁机大举南下,在短短三个月内,将他耗时四年,耗费两百余万银两,征用三十余万民壮苦心营建的辽东防线,毁了个干干净净。

“咯咯咯,咯咯咯……”黄道周牙齿咬得出血,看向孙承宗的目光里,充满了失望。

他不能指责孙承宗见死不救,没有粮食,再精锐的兵马,出动也等同于送死。

他也无法指责朝廷替女真人隐瞒罪行,在这个时代,大多数读书人眼里只有皇帝和士绅,连大明内地的百姓,都不怎么当回事。更何况,那些被屠戮的百姓,已经沦落于女真人的统治下多年!

但是,他却无法接受,一百六十多万百姓被屠杀的悲惨事实。那些百姓,虽然跟他非亲非故,在他眼里,却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户籍册子上的一串数字,更非随风生长的一株株野草!

虽然,他们自古以来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草民!

“恩师,学生的户部员外郎任期已满,此番回乡,乃是因为要升任大名知府。在赴任之前,循惯例,有两到三个月假期安顿家人。”卢象升的表现,比黄道周平静得多,向孙承宗行了个礼,缓缓汇报。

“你想改任辽东?”孙承宗立刻明白了这位得意门生的想法,红着眼睛询问。

“男儿何不带吴钩?”卢象升笑了笑,脸上露出了几分慨然,“学生想改任广宁知府,请恩师向陛下举荐!”

孙承宗虽然为帝王师,平生却最恨别人走后门谋取官职。然而,今日听卢象升公然要求自己写信给皇帝,推荐他为宁远知府,却赞赏得以手拍案,“好,好,建斗能有此志,为师以你为荣。为师这就上书陛下,举荐你去辽东任职。只是……”

抬手揉了一把老脸,他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郑重补充,“广宁已经失陷七年之久,为师在辽东四载,矢志收复,却未能如愿。即便你得了这个知府头衔,也做不成任何事情。你既然有志前往辽东,为师当举荐你为辽东按察副使,坐镇宁远,督促将士,寻机击杀女真将士,为百姓报仇,为大明朝廷收复失地!”

“多谢恩师!”手头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任何嫡系部将,卢象升却朝着孙承宗长揖称谢。

“世伯,小侄不才,原为建斗兄臂助!”袁枢看得心头发烫,立即上前请求。

“恩师,学生亦愿为建斗兄帐下幕僚!”

“阁老,在下虽然只是个落第举子,却斗胆想成为建斗兄帐下一卒。”

黄道周和杨文骢不甘居于人后,也上前请缨。

卢象升却没有立刻接下三人的话头,而是将目光转向了韩庆之,“慕云,你呢?你刚才说想去辽东杀贼,可愿与建斗同行?若愿,老夫定会一道向陛下保举。”

在他看来,卢象升文武双全,缺的只是领兵作战经验。而韩庆之的出现,刚好可以补起这个短板。

二人联袂前往宁远,肯定能让现任辽东巡抚,另外一位以自己门生自居的袁崇焕,如虎添翼!

然而,韩庆之的回答,却再次出于他预料。

“不瞒都师,末将所长,在海上而不在陆地。”坦诚地看着孙承宗的眼睛,韩庆之郑重作答,“此外,末将帐下有两千水师儿郎,平素训练与所习战术,皆于大明其他各地兵马大相径庭。故而,末将斗胆,请都师举荐末将带兵收复苦兀岛和永明城,以此为基地,寻机攻取女真人侧后!”

“苦兀岛和永明城?在哪?老夫惭愧,督师辽东四年,竟然不知道有此要地。”孙承宗凭借直觉,相信韩庆之想要拿下的,一定是个战略要地,然而,记忆里却没有该地的任何印象,只好皱着眉头不耻下问。

“建斗兄,你刚才说起过辽东舆图,可以借给小弟一观!”韩庆之也不觉得奇怪,将头转向卢象升,低声请求。

“就在这边桌案上,你尽管过来看!”袁枢抢先接过话头,高声回答,“一共二十四幅,最上面一幅是总图。其余二十三幅,对应辽东各地。”

“多谢!”韩庆之拱手道谢,然后快速走到摆在窗口的一张巨大的木桌旁,快速翻看摆在桌案上的一幅幅地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