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铺路先锋(1 / 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站在定海号(新)大盖伦的船头,看着夕阳从长江上游缓缓下坠,一阙经典名曲,从韩庆之嘴里喷涌而出。

调子来自二十世纪那部经典电视剧,词却来自这个时代已故多年的著名才子,文科状元杨慎。虽然与《临江仙》原本的曲调大不相同,然而,此时此刻此景,再配上韩庆之中气十足的男高音,竟然比原曲配原词,又多出了几分慷慨,几分沧桑。(注:临江仙是古曲牌,三国演义电视剧重新做了曲,结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和美声。)

“好,好,老夫听了无数遍《临江仙》,没有一人,能唱出如此意境。”上半阙刚刚唱完,朱大典已经走上了甲板,用力抚掌,“慕云,你果然是文武全才,连古谱,都能信手改得。”

“见笑了,小子刚才触景生情,胡诌了几句,让延公见笑了。”韩庆之的雅兴,瞬间被打断。赶紧转过头,谦虚地拱手。

“唉,年青人要的是一股子狂放劲儿,如果过于自谦,就无趣了。”朱大典摇摇头,笑着调侃,“老夫在你这般年纪之时,可不会如此。秦淮河上喝花酒,连谁能先得到女校书的灯笼,都要跟人争上一争?”

“女校书的灯笼?”韩庆之听得满头雾水,再度向朱大典拱手,“敢问延公,这又是什么典故?”

“你不知道?”朱大典立刻被问住了,愣了足足两三个呼吸时间,才又大笑着拍手,“你居然不知道女校书?慕云,千万别告诉老夫,你长这么大了,连一次青楼都没去过!”

“的确没怎么去过。”韩庆之并不觉得没去过青楼,有什么尴尬。想了想,笑着回应,“前几年穷,没钱。后来手头终于有了点儿闲钱了,又忙着考功名和打仗,没了时间。”

“你,你可真是正人君子。甭说放眼福建,就是放眼大明,老夫相信也找不到第二个没去过青楼的游击将军来!”朱大典又愣了愣,笑着连连摇头。

很快,他又收起笑容,认真地解释,“所为女校书,就是青楼的头牌。每座青楼,都只有一个。南京这地方特殊,秦淮河畔有四大名楼,河上还有二十八画舫。每年自春末起一直到秋末止,各楼都会推出一位女校书。一共三十二位女校书争妍斗艳,看谁能得到本年度花魁之名。而给他们捧场的人呢,主要是江南的士绅名流和各地来南京读书求学的士子。到了夜晚,士子们结伴登楼或者登上画舫,无论是写诗,填词,作画,还是弹琴,对联,写字,能打动女校书的心者,才会被丫鬟赠送一只灯笼。名为天黑照路,实际上暗示他当晚可以留下,一亲芳泽。”

这就是朱大典的好处了,贪财归贪财,野心勃勃归野心勃勃,却从来不端什么长者和上司架子。知道韩庆之不熟悉欢场规矩,立刻毫不保留地为他解惑。

“原来如此!”韩庆之恍然大悟,笑着点头。心中却生不出多少向往之意。

并非他这个人有什么道德洁癖,而是上辈子奉命退役从商之后的那段时间里,他见过的名花太多,所以早就产生了审美疲劳。

并且,按照朱大典的说法,南京这边想要眠花卧柳,光出钱还不行,还得在写诗词,弹琴,对联,作画等文雅勾当方面,展示出比较高深的造诣来。

朱大典当年是二甲文进士,舞文弄墨当然不在话下。他韩庆之却是个武解元,总不能拎着把青龙偃月刀上画舫,问一群文质彬彬的书生,谁敢跟韩某大战三百回合?!

“怎么,慕云居然不感兴趣?”见韩庆之听完自己的介绍之后,没有表现出任何心动模样,朱大典感觉好生难以置信,仗着自己做过对方的主考官,笑呵呵地询问。

在他看来,男人么,其实都是一样。上至紫禁城里的帝王,下至村头农夫,谁饱暖之后,不想点有趣的东西?连孔夫子见了楠子,都好几天魂不守舍呢,更何况吾辈凡人?

果然如他所料,韩庆之听了他的问话,脸上立刻露出了羞涩地笑容,“有空,倒是想去看看。届时,还烦劳延公指点一二。免得晚辈露怯。”

“这就对了,人不风流枉少年。”朱大典心领神会,笑着抬手拍韩庆之的肩部,“此事,包在老夫身上。咱们两个,受朱巡抚之托,前来南京拜会一干儒林名宿。怎么可能不到秦淮河上痛痛快快喝上几回。你年少多金,又声名远播,加上这副好嗓子,那些女校书如果不争着送灯笼给你,简直就是瞎了眼睛。”

“那晚辈就跟着延翁,长长见识!”韩庆之心中暗道一声lsp,却表现得跃跃欲试。

“如今的东林魁首,是钱牧斋(钱谦益),实际上,钱牧斋的性子却偏于绵软,不爱管事。”朱大典却又收起了笑容,正色说道:“真正爱管事的是,是侯执蒲。但是,侯执蒲先前所看好的许心素,又被你斩杀。”

顿了顿,稍稍给了韩庆之一点儿时间去学习,他才又继续补充,“侯执蒲这人呢?文才很高,心胸却非常狭窄。朱巡抚过去与东林诸君子交往不多,想得到他们的支持与认可,很难过侯执蒲这关。好在最近孙稚绳(孙承宗)到了南京,他高中过榜眼,还做过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和辽东巡抚,无论文名,官职和人望,都远在侯执蒲之上。老夫和朱巡抚,都跟他有旧,所以,咱们这次,主要是来拜会他。如果他肯出手相助,侯执蒲再背后使坏,也是白费力气。”ωωω.ΧしεωēN.CoM

这,才是他们来南京的真正目的,替巡抚朱一冯铺路。

去年冬末厦门一战,韩庆之采用斩首战术,先成功砍下了海盗头子许心素的脑袋,进而又配合郑一官和俞咨皋,将许氏海盗集团给打了个灰飞烟灭。此举,非但让巡抚朱一冯获得了能臣之名,也一举点燃了朱一冯的野心。

于是乎,在听闻魏忠贤随时有可能倒台的消息之后,朱一冯就开始谋划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他是福建巡抚,还加了兵部侍郎头衔,如假包换的正二品官,地方文臣的巅峰。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光是回朝堂上担任一部尚书肯定不够,还得入阁做大学士,宰执天下!

作为宦海沉浮多年的二甲进士,朱一冯相信如果自己将来拜了相,肯定会比近二十年来任何一位大学士(宰相),都做得更好。也能施展心中抱负,让大明迎来第二次中兴。

然而,他不缺政绩,不缺治理地方的经验,不缺官场手腕。背后却缺乏一支能推着他入阁的官员队伍。所以,目前影响力最大,并且已经舔干了伤口,重新能够魏忠贤分庭抗礼的东林集团,就成了朱一冯的必然选择。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爱阅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