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董牧师眼中的客人(1 / 2)

董牧师把目光转向跟在跟在艾琳娜身边的那个所谓的“留过洋”的“学生”。

这个年青人给他的感觉同样让他感到吃惊万分。

他很年青,年龄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身体看起来异常的强壮,约有一米八的身高在这时代的国人中很罕见。而且面色气血气色告诉董牧师,此人的“营养”极好——由此推定,他的出身家庭应当很不错。

而更让董牧师感吃惊的是,这个年龄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的年青人,眼神目光给他的感觉,却有着三十岁左右中青年的“老成”。比起那个洋女人“迷茫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眼神,这个青年人的眼神,却让董牧师得出了“看透世情的超然”的怪异感。

“他们绝对不是常凯申那边的特务,那伙人绝对找不出这样气质的两个人来,不过他们绝对不会是为了“慈善”而来找我。”

桌子上放着一套茶具,是黄克和艾琳送来的礼物——绝对的洋货,而且是二十一世纪的产品,出处是美国某个倒霉的被穿越家庭的厨房。

茶叶是黄克从外面的店里买来的高档货,上好的龙井,茶水刚刚泡好。对于突然上门的豪客,董牧师的妻子又开心又紧张,稍有些不知所措。

“董牧师,您回来了?本人姓黄,单名一个克字。这位女士名叫艾琳娜,是我的好友。”

见董健吾进门,黄克主动迎了上去,先是自我介绍,而艾琳娜则原位坐着——尽管已经背弃了神,但从前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烙在她身上。比如,身为诸神之下第一人的她,除了迎神外,从来都是别人来见她,而不是她去迎接别人的。

而她的这一作风,也让董健吾再次确认艾琳娜的来历一定非同一般。

自我介绍寒喧过后,然后是中国传统式的泡茶饮茶。在这过程中,董健吾又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面前的年青人,确实不象是在国内长大的,因为他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事行惯,都和这个时代的国人格格不入。

“但他也不象是在国吃了太多洋面包长大的。”

董牧师和所谓“留洋派”,未来公知的老祖宗们也是打过无数交道的,他在黄克身上同样也没有看到那些“留洋派”相似的气息。

“两个怪异的客人。”

他在心里嘀咕着。

黄克和艾琳娜交谈了一阵,说明了来意后,留下一笔钱转身就走了。

“他们是谁?是特务吗?”

董牧师的妻子郑玉兰看着放在桌上的沉重的两百个大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两百大洋,在民国时是大钱了。1936年法币刚发行时,一百法币够买两头牛。官方是一法币换一大洋,但实际上大洋的购买力要胜过法币。二百个大洋大概够一个普通人在上海很舒服地过一年。董牧师全家全年的生活费也不过一百多个大洋而已。

黄克和艾琳娜今天上门,打着旗号是:来自大洋彼岸花旗国的艾琳娜修女,想在上海地区建一所流浪儿救助站,专门用于救助那些上海滩的流浪儿。她需要有人帮忙主持负责这一慈善工作。董牧师是上海滩的名人,名声很好,于是就找到他了,这两百个现大洋是作为雇请董牧师的预付费。

“那两个人来历古怪,不过她们绝对不可能是申凯申的特务。那个洋修女太漂亮了,那帮特务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人来试探我们。但是他们也绝对不只是为了慈善来找我们,一定另有目的。”

董牧师拆开一筒银元,拿起来时愣了一下:这个时期的银元是“一封一封”,用纸包好卷成圆筒状的。包裹银元的封纸,外面却打着交通银行的标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