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不是大包小包的?你个糟老头子可会赚钱了!”

说完,农民工们哄堂大笑,笑声冲散了刚才的凝重氛围。

大家之所以笑,是因为力老头胆子大,还会经营。每次来缅北打完工后,老力都会用工钱买许许多多奇怪的货物。带着这批货物回到家乡后,老力很快就能卖出,相当于赚了两份工钱。

这份本事大家都很羡慕,但学不来。

滇省农民工都有一个共同经历,那就是拿到工钱后买一些缅北货,然后带回老家去。一开始,大多数工友都会被某某人倒缅北货发大财的消息所鼓舞,也想靠带货赚钱。

几乎每个刚来缅北的工人都有这个体验,但能赚到钱,并坚持下来的人不多。老力赚到旁人赚不到的钱,工友当然不介意借大笑给对方出个丑。

待笑声稍息,田加元大声说:“老力赚到钱,那是人家的本事。你们不敢做买卖,但也没少买根据地特产带回去给家人、给亲戚。”

“刚才我展示的就是大家热传的边区票,它比人民币还实在,那就是能省钱!怎么个省钱法呢?那就是买东西更便宜。”

“我打个比方。”田加元举起脚下的铁锹,说:“这玩意,大家家里都有,质量刚刚的,比公社发的可好太多了!”

“现在边区政府给了个好政策,拿着边区票买铁锹就能省8毛钱。”

工人的眼睛亮了,8毛钱可不是一笔小钱,在老家能买2斤多白大米了,能割一大块猪肉。

“不单是铁锹,凡是边区货都能省钱,最多能少2块钱,比如自行车就能少给1.8元。”

老力高兴到胡子翘起来,抢问:“工头,你说的是真的,买单车不用工业票了?”

“不用了,所有边区商品都不用票,只要有边区新钱都能买到。”

人群最前头,也是最矮的毛小踮起脚跟问:“田老大,我妈不让我乱花钱,工钱要全部带回家。我能不要新钱不?”

田加元肯定的说:“可以!这次工钱可以拿咱国家的钱。下次,大家再来缅北打工,拿了边区新钱,也可以到储蓄所免费换成人民币。”

老力急不可耐的推开人群,大声说:“工头,我那份都发边区票。”

又有人笑话道:“老头,你怕回木姐晚了,商场卖完紧俏货吗?”

做生意的脸皮就是厚,老力理所当然的说:“那肯定的!有便宜不赶紧占,那不是傻吗?”

老力胆子大,不怕换新钱花不出去,拿了工钱后,就回工棚收拾行李去了。但他这样的人是少数,更多的工友都在观望,习惯于随大流。

分散成一群群的工人经过讨论后,大都决定换一点新钱,大部分工钱依旧选择拿人民币。

这么选择是因为滇省农民工回家时都会买一点缅北货回去。几块钱十几块钱的大件舍不得买,拿买点便宜的粗粮路上吃也是必须的。

大几块钱对这些民工来说还真是不舍得花的大钱。一般来说,修路的滇省民工的月薪约为50元。

50元貌似不多,但在公社时代,却是滇省农民一年都见不到的现金,所以纵使缅北危险重重,依然有大批农民出国搏命。

缅北的工业品质好价优,但动辄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的工业品,滇省农民还是舍不得买。相比之下,粗粮就便宜多了。缅北出产的粗粮价格约2毛/斤,比滇省便宜不少,所以民工都会在回国时买一大袋,然后路上吃以及带回家。

春瑞公路上,每到返乡潮时沿路都是排长龙北上的民工,他们每个人都背着一大袋的货物,货物重到压弯了每条脊梁。

北塘水库的发薪场景在9月里频繁上演,只要有滇省民工的工地,工人都会犹豫一会,最终最做出了大致一样的领钱决定。

9月12日,张扬快步走入边区政府总部大楼,刚入办公室门,他就心急地追问:“老李,边区票发行如何?老百姓和滇省老乡能接受吗?”

李国成笑容绽放,开心的说:“老根据地的百姓接受度很高,但还是习惯于藏粮食而是藏钱。返乡民工换新钞比例不高,大部分工人都只用1-3成的工资换成新钱,然后就立马去买货,钱又回到了我们手中。”

张扬也笑了,“钱流通起来才是大好事呢!要是大家都不用新钱,那才是大坏事。看来发行边区纸钞的前几个难关是渡过了!”

这次发行边区钞票很是仓促,如纸币面值的制定,币值的确定等诸多重大问题都着急了点。

币值的关键核心是如何确定新钱与人民币的汇率。

初时,部分委员认为要简单一些,干脆与人民币同价值,这样发行简单,也利于百姓接受。

但这一说话刚冒头就被张扬坚决否定。边区货币与人民币等值,真敢想!真要这样,边区票一推出就注定了死亡结局。

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新钞与人民币等值,那老百姓干嘛不一直用人民币呢?保值、信任度、流通度等所有货币因素上,人民币都比新生的边区票优。

另一个大隐忧是,缅共为了发展工业,对工业成品制定了低价战略。所有的边区工业品都比华夏的价格低,也比缅甸国内的正规货、走私货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