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但挨东指挥官下令了,那就大胆撤吧,顾不得军纪军规了,活命要紧。

“能不能走曼珊线,土路虽小,却是我军南下的捷径。”

另一个参谋立刻反对:“拿回曼珊也没用,更南方的昔卜已在敌人手中,昔卜北面的峡谷险峻,大军难行。”

“据侦察兵回报,曼珊一带的叛军非常精干,恐怕是尤为擅长丛林战的特战营。”

“走曼珊公路极可能被敌人不断袭扰,行军速度快不了,且前途未卜。”

眼见参谋们要吵起来,挨东拍板道:“走曼珊公路优先级下降,作为第二作战预备计划。”

“拿只能往西南去,翻阅包德温南方的矿脉山,抵达南散镇一带。”

有人立刻反驳:“包德温通信中断,恐怕凶多吉少了。我们往西南翻山而走,敌人一样会不断骚扰。”

“长约80英里的山路,只有数条走私马帮小路可走。我军走山路,就必须轻装上阵。”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舍弃一切重装备,甚至是抛下冶炼工人和采矿工程师,滞留本地的外国工程师也难以保证其安全。”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办?等死吗?”

作战室内就要吵了起来,挨东挥手禁声,上校指挥官疲惫的说:“往南渡走为优先序列的一号方案。往曼珊走为二号方案。”

“以此制定总撤退计划,并着手物资清点、打包,以及人员撤退编排等计划。”

南渡战指在快马加鞭制定撤退计划时,人民军总指挥部也对44师的北上保持高度警惕。

研讨一番后,张扬、王飞都认为44师暂时不足为虑,其兵力不足3营,对昔卜我军威胁不大。

挨东认为44师北上被险要地形所阻隔,这点人民军也很是认同。

有共识并不意外,因为地理条件是客观现实,不是主观可以人为改变了。

张扬对缅北地形,尤其是中缅公路地理的分析,比缅军更简明概要一些。

到1980年,中缅公路只余3号公路,它起于曼德勒市,终于木姐镇。

中缅公路的地势可类比华夏地理三级阶梯,张扬将其概括为小四级阶梯。

兴威以北,中缅公路横穿莱别大山,其海拔于古凯南面盘山公路骤然上升,此段路面平均海拔为1200米-1500米。

直至木丝河上游,中缅公路进入瑞丽江河谷,海拔又陡然下降到1000米以下。

兴威-孟利山口,此段路基平均海拔在1000米-1200米之间,公路所处的峡谷地势较为和缓。

孟利山口往南,海拔急速下降,腊戌盆地平均海拔在800米-1000米之间。

盆地中心地区海拔略低于800米。

腊戌南山口往南,直至昔卜山口,路基平均海拔为600米-800米。

昔卜城处于南渡河边上,海拔约为650米,与北边山口相对高差近一百米。

昔卜往南,地形更为和缓,出现大片开发的山地次生林以及旱地。昔卜-瑙丘之间的公路路基海拔约在500米以上。

瑙丘为掸邦高原与伊洛瓦底江中部平原的分界点。

瑙丘盘山公路为中缅公路的数个攀山点,往北为高原,往南则为大河谷平原。

中缅公路自瑙丘往北走,穿越的峡谷、溪流皆为最容易翻阅的自然地理条件,是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中缅公路的走向。

这就意味着,敌我两军不管往北攻,还是往南下山,中缅公路都是最优行军路线。

对大军,尤其是携带炮兵集群的重兵集团而言,中缅公路就是唯一选择。

山林丛林只适合游击队,永远都不是大部队行军的可选项。

基于对中缅公路四级阶梯的认识,人民军每次往南进攻,打开突破口后,就必然急行军夺占下一个山口。

山口在天险在手,可封锁敌人后路,又可阻绝敌军增兵。

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山口险地的大道理,深深的刻印在人民军的军事基因里。

44师乘坐铁路列车急速北上,人民军也组织了2个工兵营南下昔卜山口,再次拾起建要塞的看家本领。

没夺占一片新根据地,就立刻修“门”,已是人民军的战争哲学。

14日,44师前锋抵达昔卜南郊,双方立刻展开交火,昔卜争夺战再次打响。

同日,包德温矿区矿工代表宣布投共,并配合人民军抓捕矿区管理人员和工贼。

曾经的亚洲第一金属矿山落入缅共手中,又一个特大胜利果实被人民军摘取。

-------------------- 第30章 南渡解放,一九八零年春收官之战 --------------------

3月15日,南渡盆地南茂坎镇,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内一场军事会议正在召开。

解放腊戌后,正面战场缅军主力就只剩南渡敌群了。

歼灭南渡敌军,就意味着人民军消灭了缅军66师,以及再次毁灭第88师这个倒霉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