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教育与技校(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950 字 2021-04-11

这话真气人,要是别人,秦立夫拔腿就走。

玩笑话开不得,张扬补救,“秦书记,木姐中学在筹建新学期,我们合作一把?”

秦立夫眼睛放光,连连点头。

大运动后的首次高考刚结束招生工作,中央立刻展开78年的高考筹备工作,下半年必然再次招生。

首次失利,可以怪备考时间不够等外因,若是今年高考还是只有三五个大学生,那就真让人笑话了。

若是再败,保山主政官,每一个人都要担责任,地委书记的他,无疑会背上科教无能的污点。

两人又达成一项合作,内容分为教学和学生两部分。

保山选拔老师,到木姐交流,共同研讨教材、教学等工作,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这话说的,秦书记都有点脸红。

76年复校后,保山各中学的老师全靠拼凑,有的老师只有高小文凭,学历和能力都很一般。

教材更别说了,用的还是大运动前的教材,都落后时代近20年了。

九旅的教学条件,让秦立夫又羡慕又羞愧。

木姐中学,现有二十多名老师,全是高中、大学学历,都是从内地大城市被贬到滇南农场的。

教材更是奢侈。

张扬派人到内地去,搜遍全国各大印刷局的教材,组织老师们,以上海局的教材为母本,重新编制了一套教材。

历尽无数的努力,才能取得辉煌的高考战绩。

现在,九旅愿意免费提供教材,并实际上帮保山培训老师。

培训老师需要时间,而今年高考大概只剩半年时间,完全等不到老师学成归来,再教学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山派学生到木姐跟班学习。

这又涉及一个问题,学生出国的敏感度。

成年的农民出国打工,国家是默许的,暗藏生死由命的潜规则。

学生就不一样,是国家接班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重视程度高了多个等级。

刚平复动荡的背景下,不管出于任何目的,国家都不会允许学生出国。

根据地、缅共并没有和军政府达成和平谈判,随时都会打起来,战乱一起,最脆弱的学生出事了,谁能担责?

保山地委无法承担其中的风险。

两人想了一会,决定把办学地点放在瑞丽县中学。

两所中学虽然跨国,但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木姐中学的老师,可以轮换到北岸上课,一样能保持教学质量。

保山学生留在瑞丽,教舍、饭食由当地筹办,也能省许多的麻烦。

考虑多种优点,在瑞丽办学,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根据地这么掏心掏肺的和保山合作,当然也有自己的要求。

一,木姐中学的老师,档案和人事关系在保山,除了工资,其他由地委妥善处理。

根据地提供再好的待遇,也是异国他乡,老师们总有落叶归根的想法。

愿意留下来的老师,组织关系放在保山,退休待遇和干部同级,相当于多了一条退路。

为了留住人才,张扬操碎了心。

二、保山协助九旅采购教学器材等事项。

根据地部分参考知青,成绩很差,失去再次高考的信心。他们提出回原单位或归国的申请,对考大学是死心了。

知青成绩再差,也比国内大部分考生好,怎么都是一名货真价实的高中生,回原籍就是浪费人才。

人才白白流失,张扬当然不乐意。

没大学上,那根据地就建一所大学,让落榜的知青都有学上。

当然,大学不只是“大”,不是现阶段的军区能建的。

大学建不了,建个技术专科学校,也是可以的。

国内的很多大学,也是挂着XX学校的牌子办学,远不像后世,动不动就起个特响亮的名字唬人。

技校要建,少不了各类教学器材,特别是机械类的教具,多达到上百种。

根据地办学经验不多,从零办技校,事情繁杂到全旅连轴转,把教具采购等部分工作,委托给保山,是明智之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