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恢复高考(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883 字 2021-04-11

张扬站在窗前,透过树叶,望着聚集歌唱的战友,他不自觉地跟着哼唱,忍不住留下眼泪。

张扬哭是感慨,人心可用,没白费自己的一番努力!

门外传来政委激动的话声,“旅长,还是你厉害!”

张扬抹掉泪花,边洗脸边回他,“那是!要不然我还当什么旅长。”

当天下午,旅部汇总了报名人数,共有124人报名。

“不对啊,大家情绪高昂,没理由才这么点人。”李国成摸着下巴自言自语。

张扬笑道:“不出所料。”

知青有丰富的运动员经验,口头上激动,但到了签字填表时,愿意付出行动的人不多。

在缅北,缅共没少搞运动,知青们出于谨慎,不愿意当出头鸟也是正常。

张扬相信,私底下想要参加高考的人,三倍于这份名单。

“政委,大家有顾虑,不愿意申请。我们要鼓励他们放下担忧,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若是因为害怕事后报复,很多人没能参加高考,等头批考上大学的知青离开,留下的人心里更不是滋味。

心里不平,早晚会发泄出来,成为一个大的矛盾。

还不如现在就解决问题,公平的对待每个知青,自己考不上就别怪组织做的不好。

“我们今晚就下基层,和知青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鼓励大家提意见。”

李国成忍不住鼓掌,“这办法好,我看你更适合做政委,太会做思想工作了。”

“怎么又到拍马屁环节。”想到根据地一千多知青,每个都要谈话,张扬有点发愁。

“支书不在,我俩有得忙了!”

李国成撸了下头发,“看样子,我这头发留不住了!”

“留不住的好,剃个光头,咱九旅也有光头校长了!”想到后世的梗,张扬大笑。

夜访基层,每到一个房舍,张扬凭借记忆,准确念出每个战士的名字、家乡,他们所立下的功绩。

在敬爱旅长面前,大家勇敢的说出心里话,知青聊自己的家乡,自己对未来的迷茫,本地战士说起自己参加革命的动力,和解放家乡的决心。

连续5天的走基层,张扬聆听每位战士的内心,和他们讲诉自己的工作,根据地下一步的计划。

走基层行动十分成功,知青的心安定下来,战士们更坚定地要跟旅长走。

九旅氛围恢复正常,根据地建设并没有停顿,好消息不断。

水泥产的第二条新式水泥线投产,日产达到40吨,总日产能达到80吨,如果满速生产,总日产可达100吨。

有了充裕的水泥,根据地建设全面开花,两处防线完全体建设完工。

张扬和李国成亲自来到木丝堡垒,为防线建成剪彩。

木丝堡垒占据整个小山,环形的2层炮台无死角覆盖整个山谷,配合东西两侧山腰上的堡垒,完全封锁敌人地面进攻的企图。

唯一遗憾的是,木丝河堡垒只有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副炮用75毫米山炮和81毫米迫击炮代替。

南坎防线、瑞丽江渡口堡垒的条件更差,只能用迫击炮充当要塞炮。

根据地火炮匮乏,只能如此安排。

华夏不提供大口径火炮,卓希贤上台执政,根据地想得到火炮援助的可能性更低。

中小口径的迫击炮,九旅倒是不缺,缅共总部很多,可以用粮食换,而且迫击炮轻巧,从老挝等地走私也可以。

大口径火炮,走私是别想了,被困在缅北山区的九旅,只有从华夏购买这一渠道,现在看来机会渺茫。

苦思冥想,张扬内心不由冒出穿越者的投机性,“要不从越共那里买?”

越共攻下南越后,缴获不计其数的美式装备,特别是火炮、飞机、战舰等重武器,多到自己用不完。

从重武器数量的角度,越共自称第三军事强国,还真有点道理。

刚冒出这想法,张扬立马否定,明年华夏就和越共翻脸,根据地物资供应全靠内地,不能投机的。

作为领导人,最为忌讳的,就是见小利而忘大义。习惯投机取巧的团体,下场都很凄惨。

想了许久,还是回归自力更生的道路。

根据地自己建钢铁工业,从迫击炮起步,一点点摸索升级自产火炮口径。

有了自研火炮,向大哥开口要同口径的,也容易的多。

外援的路子也不能丢下,国内改革开放后,更重视盟友关系,70年代起,巴巴羊没少进口华夏武器。

或许有机会,从阿三西边找来外援,从而解决火炮进口的难题。

有了大致的想法,张扬不再纠结,又全身心投入根据地建设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