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徐州纪行(二)(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100 字 2020-11-21

火车开过符离集后,距离萧县和铜山就只有两三个小车站的距离了。

徐州地区煤炭储藏量非常丰富,质地优良,是近代工业的上等燃料。其开采历史可以上溯到北宋神宗时期,在公元1077年4月到1079年3月间,著名的大文豪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他从关怀民瘼、为国生利的角度出发,着手开采在当时徐州西南约50里处的白土镇煤矿。所产煤炭除了民用外,主要是用舟船通过水路运往徐州之北的利国监铁矿作为煤铁之用。

以煤冶炼钢铁,其质量大大超过原来使用的木炭,故苏轼在欣喜之余,写了一首著名的“碳诗”,其前还有一则“小序”,序曰:“彭城旧无碳,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徐州最早开采煤炭的时间是宋神宗元丰元年十二月,依公历推算应在1079年1至2月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

其次,亦可知徐州煤炭的质量很好,燃烧力旺盛,所谓“冶铁作兵,犀利胜常”即所造兵器,锋利胜过一般。当时苏轼冶铁的利国监,即今天津浦线上的利国驿车站,依旧是徐州地区相当重要煤铁生产重镇之一。

遗憾的是,自从苏轼开采之后,徐州一带因不断受到战乱水灾等影响,白土镇煤矿时开时间,无足称述。满清定鼎北京以后,又因惩于明代开矿容易造成矿工聚众的原因,于是除少数将需之矿外,其余均严厉执行矿禁,使徐州矿业废弛上百年之久。

直到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下车伊始,即“议轫徐州矿务”。不久,左宗棠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委派具有一定仕途经历和理财能力的胡恩燮主持其事。

胡恩燮因参加清军镇压太平军,积有军功,被擢升为候补知府,但一直未获实授,嗣又在江北等地办理厘金,甚得漕运总督吴棠信任。卸任后回到南京,长期赋闲家居,此时骤得左委任,感激知遇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胡恩燮到任后,即聘请曾在开平煤矿任职的英籍煤矿工程师巴尔到徐州进行实地查勘,结果发现“铜山县境内煤苗极盛,利国驿所产铁矿尤多且佳”。于是,胡恩燮经过反复研究,乃决定如下的办矿方针:

一是煤铁兼兴,以利国驿附近之煤炼利国驿之铁;二是“依西洋公司之法”集股筹资,用民营方式经营;三是购买西洋新式机器,使用新式工艺进行开采;四是从有利于已,也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原则出发;五是与“洋煤”竞争于市场,以便为国家财政“堵塞漏撤厄”。

上述意见经左同意后,遂于光绪八年正式成立徐州利国矿务总局,并任命胡恩燮为总办,其子胡碧徵以“提调矿务”名义襄赞一切。这是徐州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个近代化工业,这一矿业名为官督商办,因不用官股,不受官府干预,实际上乃是民营性质。

胡恩燮最早开采的煤矿,是距利国驿不远的蔡山。他为了改变旧式煤窑生产设备落后状况,乃从上海购进了钻探机、吸水机、提煤机、锅炉、通风机、避火洋灯等器物,用之于煤矿生产。该矿同年12月正式出煤,使徐州的煤矿开发终于在清初矿禁以后迎来一些恢复。

徐州利国矿务局开始筹集的股金共为五十万两,每股为白银一百两,股票在市场上甚为坚挺。光绪九年“申报”登载的股市行情是:徐州利国股票“每股108两原价”,因此,胡恩燮打算再征集股本五十万两,用之于开采利国驿铁矿。消息传出,认购者纷纷而来。

然而风云突变,由于法国侵略越南,挑起了中法战争。一时警信频传,海疆戒严,从上海开始的金融风潮,波及沿海许多城市,以致银根奇紧市场混乱,许多钱庄大店相继倒闭,徐州煤矿存于钱庄的大批款项顷刻化为乌有。

消息传出,不仅原已认股的股东不肯再缴股银,即使已经缴齐股银的股东也纷纷要求退股。此时胡恩燮处境艰难穷于应付,一度曾考虑停产歇业,最终决计收缩战线,专采煤炭,放弃了原来的“炼铁兼兴”的计划。

当时徐州利国煤矿的日产量为百余吨,年产量约在三万吨左右。其销售市场为南京、上海等地。当时既无公路,又无铁路,煤炭是通过运河装船南下。这些煤炭对于晚清刚刚起步的沪宁一带的新兴工业,在迫切需要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无疑是及时之雨。

林淮唐感慨道:“我国家不能保卫自己的国防,政府就不可能稳定金融,无法稳定金融,则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便难以筹集。如此模式之下,无论官办还是商办,近代工业发展始终面临一个极难有稳定收益的情况。本来左宗棠、胡恩燮计划的很好,以徐州的煤炭结合利国驿的铁矿,形成一个煤铁工业复合体,这是极为正确的重工业发展思路,结果却因为中法战争的缘故半途夭折。说到底,清廷无力保障国防,则一切工业化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