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4000 字 2022-07-24

并且东共联国家由于都拥有相对安全的国防环境,所以整个经济规划中对重工业和轻工业、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协调,相对而言都比直接面临德国威胁的英法以及直接面临白俄威胁的苏俄平衡得多。

在两条路同时发展的情况下,还能拥有这样亮眼的经济数据,也是林淮唐最终说服全联盟通过十十舰队计划的底气所在。

过去的十年间,全球经济版图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德国的快速崛起,德国逐步整合了东欧卫星国的势力范围以后,将“咆哮的二十年代”笼罩全欧,即便是立场不同的白俄和英法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德意志帝国景气”的红利影响,整个欧洲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都蓬勃增长。

相对于欧洲的全面繁荣,美国的经济则长期停滞,以至于出现了“停滞十年”这样的说法,这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过去美国几乎碾压于德国的钢铁产量,现在已经被德国步步紧逼,至1931年,美国钢产量已经跌落下两千五百万吨的高位,德国的钢产量则超过一千八百万吨,双方工业实力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美国虽然依旧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可是其绝对优势的国力地位,相比另一个时空已经没有那么稳固和遥遥领先。

第三国际集团的工业实力虽然弱于中央同盟集团和美国,可是外交上的形势在近几年内几乎可说是完全打开局面,智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大获成功就是一个具体的表现,英法已经摆脱了欧战战败以来民族危机深重的局面,国民普遍朝气蓬勃,全国上下都洋溢着青春活力,在法国则还盛行着针对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氛围。

林淮唐对今天中国的发展大体上还是比较满意,无论国内的政治形势有哪些具体而微的变动,甚至他自己也很难确保自己的身后事,但至少有一点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不管林淮唐的身后中国革命将走向何种方向,那时的中国相信都已经在经济方面拥有了全球范围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想的很多,中央政府迁到青岛以后,很多政府高官都住在观海山和观象山的高干小楼里,林淮唐一家则住在市区,那种无形的隔阂是存在的,虽然还不致命。

中央工作太多,国内、国外林淮唐都要管,千头万绪之下,即便是钢铁铸造的革命超人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全。近一段时间智利革命、印度革命一个走向胜利的高潮,一个又深陷低谷之中,也让林淮唐有些怀疑起来,中国社会党还要不要坚持不去指导其他国家革命的基本方针?

而且他也想培养一些不太一样的年轻干部,给中国未来的政治生活留些新鲜空气,这样想着,林淮唐就在草稿纸上又勾起几个名字,等到隔天回到新华宫办公时,他就把那张草稿纸上的名单交给秘书。

“润寰,这些人的工作需要调动一下,他们不是对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的很透彻吗!最近有一个机会,就是让他们到印度去活动,正好可以设法去实践一下思考出来的理论。”

第二十九章 第五军团

孟加拉的冲积平原是由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每年沉积的淤泥所形成的三角洲,沿着北边和东边的边界山丘的海拔高度升到100米,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到此便泛滥成灾,一到夏季风起云涌即形成可怕的暴雨,并且周期性地出现具有破坏性的旋风天气。

从每年的三月份开始,孟加拉的湿度便会陡增,平均气温也上升到将近四十度的夸张水平,雨云密布,热浪翻涌,潮湿闷热的天气随时都可能转化成一场可怕的天然灾害。

“蕴璞,看到了吗?”

蒋先云遥遥指着天际边上形状奇诡的云气,孟加拉的气候变化无常,近段时间以来先是暴雨连绵,接着天气又倒向另一个极端的反常,明明时间已经来到了三角洲的雨季时分,可是印度洋的季风气流却迟迟没有带来降水,空前的干旱,使得种植在田地里的粮食被晒成了干稻草,过去的整整三个月时间里,在西孟加拉没有一滴雨降落。

来自德里的中央大员,为了给自己谋求利益,根本不顾孟加拉本地农民的死活,拼命征收赋税,穷苦农民被这些官员压榨的一干二净,甚至连当地的农业生产都难以维持。

而且德里中央为了能够在这些农民的身上收取更高的税收,根本不顾及孟加拉地区的长远发展,他们还强迫孟加拉的农民将田地里的水稻换成罂粟、靛蓝等经济作物,以此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这不仅大大摧残了孟加拉地区农业传统模式,甚至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当季风延迟所造成的干旱侵袭孟加拉之时,彻底将孟加拉的农民推入了绝望的深渊。粮食短缺、饥荒爆发最初只出现在农村里面,随后迅速向城市蔓延,人们在饥饿、贫困中垂死挣扎,伴随饥荒而来的还有流行性疾病。

饥荒和瘟疫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人口的死亡更导致了耕地进一步被遗弃,曾经富饶的孟加拉三角三洲如今正步步走向地狱,热闹的村社空无一人,反抗者则遭到国军的屠杀。

王尔琢和蒋先云一样,都是红军空投到孟加拉地区配合印度联盟军孟加拉方面军作战的突击队干部,他们分散空投到三角洲腹地以后,又迅速的重新集合起来,人数共计约有三百多人,配备了国产的新式民二十式半自动步枪和民二十一式无后坐力炮。

“印度天气变化莫测,孟加拉老百姓又要受苦。”王尔琢心有不忍,“国军真是下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