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威名八方,不敌君王宠(1 / 2)

超度 免费阅读 3564 字 2019-12-18

从齐天城建立以来,东城便是齐天城最喧闹最繁华似锦的,也许是因为齐天城唯一的城门便在东城。

在这车水马龙的东城,有一条街却出奇的安静。并不是因为它远离了贸易地带,相反,它紧靠着贸易地带。周边却空旷一片,没有任何建筑,如同一个大广场。

这条街的尽头,有九座气势宏大的牌坊,每座不多不少都相隔十八丈八尺八寸,在第九座的十八丈八尺八寸之外,立有一座高十八丈八尺八寸的石碑,石碑上书六个红色大字,六个红色大字左右,分别刻有四个要小一些字。

右边四个小字是,文臣落轿。

左边四个小字为,武将下马。

六个红色大字则是。

国士李安之墓。

每逢国祭,当朝皇帝都会领着文武百官在两个地方祭拜,一个东崖,皇帝将前一年皇室祠堂香火炉积攒的香火灰洒下,望历代先祖能顺着天龙河甘泽刘楚。

第二个便是在国士李安的墓前。

所以,李安几乎是得到和太祖陵相同的待遇。

而为什么要立九座牌坊,李安的墓地又立于东城。是因为李安死前对太祖皇帝说的,立九座镇国牌坊于东城,将自己葬于牌坊后,可保刘楚基业九百年,日后刘楚若有大难,李家后人定能救三次。

上一次李家救刘楚,便是十二岁的李贤,以连环计将整座太阴宫搬上齐天城,虽然独战三国变成了八国,险象环生,可是事实是,刘楚赢了,赢得一大片疆土。

说到这里,李安死后有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太祖皇帝逝世后,刘楚第二任皇帝登基,改年号续威,三年后,续威帝因为恼怒李安的后人当着群臣让他颜面全失,将其关入天牢,就在当天夜里,九座镇国牌坊倒塌一座,当时续威帝有些心慌,但是仅仅隔了几天,就传来有地方闹瘟疫,死了很多人。

跟着,钦天监观天象后,连忙觐见,劝续威帝把李安的后人放了,否则又要倒一座镇国牌坊,那时刘楚就剩下七百年基业了。

续威帝听了大惊,连忙动身亲自去天牢放李安的后人,不过路才走了一半,就有人匆匆跑来告诉他,镇国牌坊再倒一座,李安的坟墓不知为何向外冒血水。

续威帝彻底慌了,加快脚步,等放了李安后人,他又亲自到李安墓前磕头认错,外冒的血水才停止。

经此,续威帝大病一场,李安后人也辞官深居李宅。三年后,续威帝违世长眠,成为刘楚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留下遗召。

国士李安之后,与刘楚共存,李氏之后再为朝官,须重用。

按理说,经此,李安之后只要不谋逆,代代为相都不奇怪。可是,李家人确实再有人为朝官,但是就是不愿担重任,任皇帝恩威并施,任文武百官再三劝说,死也不从。

有人问既然你李家不愿再为陛下分忧,何不远离京城。

李家后人说,未完成先祖三救刘楚的遗命,自然不能走。

言语之间怎么看都是狂妄,可是却没有人敢当面反驳,更不敢背着上奏皇帝,要是再倒一座镇国牌坊,这个责任谁背?

再后来,仙域耀日宫仙人下凡,正逢刘楚与三国交战,说刘楚有此劫,正是因为九座镇国牌坊倒了两座,再不做挽回,等七百年期限一到,就是灭国之日。

靖康皇帝之父问何解。

仙人说,建城摘星山,再迁都,于七座镇国牌坊基础上,新立两座镇国牌坊,以太皇黄增天之气孕养,别说重得九百年基业,将九百年基业改成九千年都不是问题。

此后的事情,便天下皆知了,刘楚一边与三国周旋,一边建城,跟着城立,迁都。随后太阴宫覆灭,刘楚与三国周旋三十余年,国力大减,仅十二岁却少年老成的李贤横空出世,定下连环计,刘楚救下太阴宫,局面变成刘楚以一敌八,太阴宫为自保,全力协助刘楚。

跟着,太阴宫苦心镇守没有白费,千古一将沈尚毅征战十五年后锋芒毕露,封征东将军,以不要俘虏的血腥手段,打出修罗将军之名,续而成三军统帅。

再十年,西垒壁之战时,沈尚毅旧疾复发,昏迷不醒,龙攀登云冠沈定西孤身下城,就此八国余孽联军彻底被击溃,刘楚有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疆土。

此刻,即便刘奇都不知道,深居简出的沈尚毅乔装后,从后门离开了沈王府,他挑着李贤早就命人准备好的菜,向李家走去。

途径李安的坟墓时,他伫立了一会儿,眼神有些哀伤,跟着,他径直向李家走去。

已经得到李贤吩咐的家仆,领着老将军向李贤此刻呆的院子里走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