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沈家平安(1 / 2)

超度 免费阅读 4685 字 2019-12-18

摘星山巨如天柱,高耸入云,云之上为三十三天的第一天,乃太皇黄曾天,而在这第一重天中,有一座闻名天下的齐天城。

每天清晨,整座齐天城都会笼罩在云雾之中,城北悬崖云海翻滚,连绵八百州常年不散,偶有似灵兽的嘶叫声从云海里面传出,祥瑞的很。

东面也是峭壁,却有一条天水从一个大洞里涌出,倾泻千里,声声似龙,如同天龙授水,落地后汇聚千百流为一支,向东蜿蜒直至东海,故称天龙河,此水甘泽万物。

伴随着云海和天龙河闻闻名于世的还有一样东西,那便是黄阁百年仅产千坛的佳酿,天香酒。所以城中有个声誉好坏参半的公子说了两句话。

黄阁东立云中城,酒香万里万刃风。

另外一句是。

东海西填摘星山,甘泽千土千水流。

这位公子便是沈王府的安公子,沈平安。

在齐天城,安公子之名老少皆知,要是一个初到齐天城的陌生人问安公子的家在哪里,指不定某条极具灵性的狗都能带路。

作为沈家第三代的独苗,沈平安在齐天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连当今皇帝都把掌上明珠许给了他,还是在沈平安才出生的第二天就下了圣旨诏告天下,待沈平安及冠后就择吉日成婚。

可惜,从小体弱的安公子一点也不安分守己,刚会跑地摇摇摆摆的时候,就把偌大的沈王府搅得鸡飞狗跳,长大了就是整个齐天城鸡犬不宁。

纨绔跋扈,不可教化,这是齐天城的大臣、王族们对沈平安的评价,一些不太怕沈王府的也会私下讽刺一句虎父四虎子,四虎子一犬孙,多么先扬后抑的讽刺。

今日,沈王府一如既往的冷清,自打老王爷了却君王天下事后就一直深居简出。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越来越少后,老王爷也就更少问城中之事和朝中之事。

作为沈家唯一的第三代,从小便聚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沈平安还是一样睡到日上三竿,不过就算已经太阳高照,沈平安还是没有起床的意思,他双手抱头,敲着二郎腿想着什么,那双微微眯起的丹凤眼已经在说他想的不是好事,让他本来很俊美的脸蛋一时多了两分阴柔。

忽然,窗子发出了一次被敲打的声音,然后又是两声急促的敲打声。沈平安坐起来嘴角挑起,他连鞋子都没穿就走向窗户,才打开窗户,又一个不明飞行物飞来,沈平安赶紧避让,紧跟着就传来瓷器破碎的清脆声,然后沈平安对着楼下破口大骂道:“刘信!你赔老子春德瓷!大爷的,三万两啊!你一个小石头没了!你个败家的东西,石头碰瓷器也就你做得出来!”

刘信从沈平安开口就一副很淡定的样子,等沈平安骂完了,他才不痛不痒地说道:“你不是看上我府上那对仕女瓶很久了吗?回头我叫人送来。”

沈平安听了立马喜笑颜开。

上道,真上道啊。

然后又听到刘信用很同情的语气说道:“平安啊,可惜你刚才的话好像都被在不远处看书的老王爷听见了,回头你肯定免不了到祠堂去悔过了。”

俗话说翻脸比翻书还快,沈平安刚才还笑呵呵的脸瞬间变成恶狠狠的。他知道,自己肯定免不了被罚祠堂悔过了,让家里老爷子亲耳听到那样骂当朝的太孙,忠君忠国一辈子的老爷子能不罚自己?

知道难以幸免,沈平安也不在这件事上纠结,趴在窗户上,懒洋洋地问道:“我的皇太孙殿下,这么早,今日找我何事啊?”

已经见怪不怪的刘信依然淡定,双手插入衣袖,呵呵提醒道:“你答应明珠的事情难道忘记了?”

“答应明珠的事情?”沈平安一副回忆的样子,感觉到楼下某个人已经笑得越发灿烂,安公子拍了一下额头,恍然大悟,嬉笑道:“记得,当然记得,明珠公主姐姐的事情我怎么能忘记呢?”

皇太孙刘信这才收起很灿烂的笑容,又问:“那准备好了?”

又轮到沈平安笑眯眯地看着刘信,“我的皇太孙殿下,我若准备好了,你还需要今天打坏我的春德瓷吗?虽然你把你的仕女瓶赔给我了,不过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有些东西始终是自己的好啊,哎呀,我的春德瓷啊。”

刘信听了不由地猛翻白眼,心想看来这问题又得自己来解决了,没好气地回道:“那还不快下来与我去办?”

“就来,就来!”沈平安眉开眼笑地消失在窗户。

皇太孙又是一声叹息,沈平安还在娘胎时就遭遇了几次暗算,其中一次差点世上就没了沈平安,以至于不得不提前出生,为此沈老王爷大闹齐天城,三颗挺金贵的头颅更是高悬上清门,当今皇帝更是在沈平安出生第二天就赐号安公子,多么大的关爱啊。

或许是因为皇家都插手了,自出生后到现在,沈平安到再也没有遇到什么危及性命的事情,又或者那些危及性命的事情在发生之前就被扼杀了。

这些年,安公子在齐天城的名声好坏参半,欺男霸女的事情不敢做,老王爷会把他吊起来打,反正老爷子说不准欺辱平民百姓。于是安公子就把目光瞄向了那些王孙贵族的后裔,当一些从小到大骄横惯了的公子哥,被安公子揍得满地打滚的时候,老百姓自然暗地叫好。但是也不乏一些相对来说称得上安分守己的少爷遭受沈平安的毒手,挨打理由是本公子看你不顺眼。

为此,老王爷没少给沈平安擦屁股收拾烂摊子。至于沈平安那位脾气温和见谁都笑的一品大员老爹沈定东,对此不闻不问,气得大半辈子在马背上活着的老爷子居然骂了句养不教父之过,而夫唱妇随的李诗珊也逃不过老爷子嘴里冒出来的慈母多败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