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郑和的说话艺术(1 / 2)

夜,皇城,勤政殿。

外面的夜色仿佛是泼墨一样,勤政殿上,却是一片灯火通明,儿臂粗细的蜡烛,用纱笼罩好,在勤政殿的角角落落里散发着光芒。在大殿中间的软塌上,一个人影将手中的一本折子,望着面前的长桌上一丢,长长的叹了口气,浓眉下素日里不怒而威的眼眸,此刻也透露出几分无奈。

这个时候,这个地方,能出现在这里的,也只有当今大明的天子――永乐帝朱棣了。

朱棣这几天火气有点大,没有坐上那把龙椅的时候,他无数次想到自己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后,会怎么做才比自己那个窝囊侄儿做的更好,他也确信,自己肯定会做的更好。

但是,真正坐上这般椅子的时候,他却是感到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没错,他的大军已经进了京城,牢牢的掌握着这个帝国的心脏,但是,除了他那些忠诚的勇士以外,这个帝国,那些曾经在他的父亲,在他的侄儿面前恭顺无比的臣子们,好像一夜之间,不认识他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一样。

不算他秋后算账要清楚的那些乱臣奸党,短短一月之间,上至国公忠臣,下至主簿典吏,赴死者,去职者,几近千余人,,虽有不少旧臣识得大义,他也加以提拔重用,但是面对朝堂几乎一空的缺口,这些人寥寥落落,一个大朝会,开得如同天下人在看他的笑话一般,这叫他如何不心生恼怒。

若是宫里的那些太监宫女,甘愿赴死,那死了也就死了,不过是一些奴才,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是,这些去职的,赴死的,可是那些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是国家的栋梁,整个朝廷的运转,靠的就是这些人给支撑起来的,这些人要是都没有了,谁来替他处理朝政,谁来为他管理地方。

“这开恩科的时候,得提早一些!”他心里暗暗琢磨着,原本明年春闱恩科,为国家取一批士子,眼下看来似乎有些来不及了,这各地的布政使虽然都对自己献表称臣,可这些家伙,一个个油滑得要命,指望着他们,还是不要做这个打算了,正经是等到这京里的动荡安定下来之后,将三年的京察用心点,只要肯挑毛病,总能捉到他们的一些痛脚敲打敲打他们。

实在不堪用的,也得找机会替换了他们,哎,说到底,还是这些该死的读书人不肯投效自己,自己手中的人才太少,以一藩之地,治理一国之地,这人总是不够用的。

他轻轻的揉了揉太阳穴,让自己变得更叫精神一点,在大殿伺候的小宦官,眼角的余光全神贯注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偏生看起来,还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你过来!”朱棣哼了一声,勤政殿的宦官都是他王府里的老人,刚刚脑子一空下来,他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几天没看见郑和了,平日里给自己按按头的,可不是郑和,宦官中有这个恩宠的,除了郑和,不做第二人想。

“这两天怎么不见郑和?”他开口问道。

“回万岁爷,郑公公这几天,在为皇后娘娘办差,皇后娘娘派人来知会过,若是万岁爷问起,奴婢就这么说!”小宦官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回答着朱棣的话。

“哦,这宫里那些要死要活的家伙,都死干净了么?”朱棣微微点头,这皇宫里建文的老人太多,他可是不敢用这些人的,这挑选新的阉人和宫女进宫这样的事情,自然就交给郑和去办了,这几天,他一直没来回报,想必还没有办利索。

“这个小人伺候万岁爷,外面的事情,不是很清楚!”这个问题,问这个勤政殿的小宦官,还真的是太瞧得起他了,朱棣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犯迷糊了:“算了,你去叫郑和过来!”

一整天都在处理朝堂上那些不顺心不顺气的糊糊事情,换换脑子,和自己的心腹聊聊也是不错,嗯,还可以让这家伙给自己按按头,他手艺不错。朱棣在软塌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脑子里却是天马行空的想着。

没多时,郑和急匆匆的随着小宦官而来,皇帝这个时候召见,是什么事情,他还真猜不准,天威难测,他能做的就是尽快的赶来了。

“来了!”郑和见过礼后,朱棣漫不经心的开口:“叫他们下去吧,好几天没让你给我按按头了,你这手艺,也不知道生疏了没有!”

郑和心里一送,没事,这是皇帝想轻松下,他连忙站起身来,轻轻的走到皇帝身后,浑然没有注意到,正在推出去的小宦们眼中艳羡的神采,要是能想郑公公一般有万岁爷这般的恩宠,那这辈子还不是要啥有啥,从此飞黄腾达么。

不过,他们也知道,这羡慕归羡慕,真要学郑公公那般,他们可是学不来的,听说,郑公公光是救驾就不止一次,这等主仆间的情分,岂是他们可以比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