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草包无双(1 / 2)

耿炳文可以说是大明朝最善守的战将了,没有之一,朱元璋的心思大致是很好理解的,为了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个铁打的江山,凡是善于进攻的那些开国老将们,都被他七七八八杀得干干净净了,留下一个善守不善攻的耿炳文,那是帮他孙子看守江山的,即使有反意,也成不了什么事情。他肯定没有想到他死后这才多久,耿炳文就会被他孙子拎去当做大将,去和自己能征善战的四儿子去打擂台。

朱允炆这是也没办法,他那太祖高皇帝爷爷,手段太过于凌厉了一点,大铡刀挥来挥去,能打的几乎都杀光了,朱允炆自己做的太平皇帝,手底下净是一帮文人班底,这能打的武人,打着灯笼火把也找不到几个,能够放心用的,可以执掌大局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个时候,哪怕耿炳文不擅长进攻的路数,也不得不赶着鸭子上架了。

前线大败的消息,是九月底传到京师的,建文帝启用了自己的表亲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接替在中秋夜被燕王在真定杀得仓皇而遁的耿炳文,显然,燕王已经开始站稳了脚跟,而此刻朝廷不不得不以认真的态度对付皇帝这个桀骜不驯的叔叔了,举全国之兵,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沿途收拾耿炳文的残兵败卒

,到达山东德州,于北军成对峙之势。

消息在京师里散播开来的时候,马恩笑了笑,按照历史的进程,基本上可以说,建文丢掉江山的最大罪魁祸首就是李景隆这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大明赵括了。建文帝搜刮家当给他凑的五十万能战之士,就是在这家伙手里被败了个精光的。

李景隆本是绔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小字九江,明太祖朱元璋姐孙、曹国公李文忠子。建文帝即位,甚被重用。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父爵封曹国公,喜读兵书,多次赴湖广、陕西河南练兵。曾掌管左军都督府事,累官至太子太傅。

说句实话,燕王靖难,如果没有建文帝委任李景隆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大草包做大将军的话,那成败还真的是五五之数,李景隆的老子李文忠打得蒙古骑兵狼奔豕突,可谓是一员虎将,可就是虎父犬子这个词好像就是专门为给他们父子用而断生的,李景隆除了他长相和他老子相似以外,他老子的本事,那是一成都没学到。除了夸夸其谈,其军师才能,简直是不值一哂。有人拿他和历史上的赵括相并称呼,可是在马恩看来,就算是赵括,也比这货强上许多,至少,赵括兵败时候,以身殉国,而这家伙,却是丢下自己的人马,跑的比兔子还快,逃得了性命。

“东翁,何故发笑!”杨士奇看着马恩,不觉得此时是一个发笑的好时机,就算是燕王大败了耿炳文,可是李景隆携五十万大军去收拢残军,怎么看形势都是怎么严峻,马恩怎么能笑得出来。

“杨先生,这李景隆此人,你怎么看?”马恩笑而不答,反问道。

“曹国公李文忠之子,颇具才干,将门虎子,又在湖广陕西练兵历练过,想来也是不差的,要不然,朝廷也会将大将军一职叫给他!”杨士奇张口就来,不涉足军中机密,李景隆的这些消息,在市井中就打探得到,他能知道也不足为奇。

“颇具才名?”马恩淡淡的笑了笑:“那也未必,道听途说而已,皇帝若是不换掉耿炳文,说不定王爷还有些伤脑筋,真定虽然南军大败,可王爷不过是肃清了北平周边,耿炳文老骥伏枥,又擅长防守,三十万大军,虽然损失了一些,却也不是王爷能现在吃得下的,京师里的这些文人啊,哎,文人掌兵,也就这样了也好,对咱们来说,这是老天爷也在帮咱们啊!”

“东翁似乎很不看好那李景隆?”杨士奇知道兵事,可是他并不知人,更不会有马恩穿越几百年的见识,马恩和李景隆未曾谋面,便知道此人的性格为人,而他看到的,却是五十万大军压境,北平危在旦夕。

“也不说是不看好,只是。。。。。。”马恩突然停下了话声,朝着院门处怒喝一声:“谁,谁在那里!”

他和杨士奇的说的话题,可谓是隐秘无比,院中除了他们两人,就是连新近的他的贴身小厮马福都不得进来,这些话题的内容,哪怕是泄露了一丝半丝,立马就能给他招来杀身之祸,他哪里敢马虎。

一个身影现了出来,翠绿的裙子,和四周的花木混为一体,倒是没有多大的区别,方才马恩正是看到一片裙角,这才大声喝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