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杀鸡吓吓猴(1 / 2)

洪武三十一年的夏天,对于马恩来说,值得说道的,就只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当然是大事,天下皆知的大事情:当今天子,在先皇大行不过百日,就举起了手中的削藩的刀子,朝着自己的叔叔砍了过去。首当其冲的,是河南开封的周王朱橚。

朱橚以有负先皇,图谋不轨的罪名,被建文帝派大将李景隆拿下,押解到了京城,建文帝一纸诏书,削其王爵,废为庶人,是为周庶人是也。而后,建文帝更是毫不客气的直接将周王一家老小,流放到了云南蒙化。天可怜鉴,这个蒙化在云南什么地方,就是马恩这个名义上土生土长的云南人,都要费了好大劲才想的起来,可想而知,那绝对不是一个什么洞天福地的养生之处了。

第二件事,和这件事情比起来,似乎不值得一提,一个小小的锦衣校尉,在锦衣卫中被提拔成总旗,这都算什么事情。不过,马恩可不这么看,好歹这也算是自己升职了不是,这朝中有人果然好当官,啥都没做,就得了一个“精忠勤励,勇于职事”的评价,眼睛一眨,居然就成了甄不为的上司,至于原来的那个总旗,天知道被调到什么地方去了,眼下马恩自然没有继续在国公府的值房厮混了,事实上,大约是朱婉婧传了话给徐增寿,他们这一小旗人,提出归建,立刻就被上官允许了。眼下的马恩马总旗,可是实实在在的这两条街的地头蛇了。

马恩当然也知道,怕是燕王府能帮自己的,也就到这个地步为止了,在这建文朝,自己混的如何,那还得真靠自己去努力了。燕王府要是再继续帮自己,怕是反而害了自己,燕王的三个儿子呆在京城,有上命没人敢动,但是若是剪除自己这样一些被认为是“燕王羽翼”的小喽啰,京城里那些人精们,那还不是都拖刀拖枪的上,这事情,就是干得再多,也是不怕犯错误的,反而说不定就得到一句“深得朕心,可当大用”的评价了。灭几个小喽啰就能简在帝心,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么?只是在这个被灭的自己,未免就有些太苦逼了。

建文帝登基几个月来,京城了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大约是建文帝被自己的那几个文人智囊分析得一愣一愣的,觉得到了可以动手剪除藩王为害的时候了,在京师里还没什么传言的时候,就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势,将周王千里迢迢的拎回了京城。

马恩不是不学无术之人,反而,他很重视情报之类的信息交流,来这个时代,他一直比较缺乏对这个时代的大势的认识,就算知道一些历史的趋势,也是隐隐约约,不是很详细。做了总旗,好歹以后不用上街溜达或者坐探缉捕之类的差事了,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琢磨去打听这个事情,他的上司葛峰,倒也是个趣人儿,虽然有些粗鄙贪财,但是眼色还是有的,马恩不知道自己的提拔,在对方眼里是一个什么路数,但是,坐上了这个位子,这位葛百户,倒是没多大动静3e668506,没过分亲热也没有过分疏远,就好像马恩的升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样,这倒是让马恩许多准备好了的说辞,没了用武之地。

这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还真的让他吓了一跳。

他现在终于理解建文帝一上台伊始,屁股都还没把龙椅坐热,就还是迫不及待的要削藩的苦衷了。这尼玛朱元璋一辈子英明神武,大叹“天下于我何加焉”的牛逼人物,怎么给自己的孙子,留下这么一个麻烦摊子呢,他这到底是爱自己的孙子,还是恨自己的孙子啊。

大明朝似乎并不是一统天下,除了在南京的中央朝廷以外,居然在大明的土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二十五个小王国,朱元璋一气儿封了建文帝二十二个叔叔和三个堂弟为王。说是二十五个独立王国,这还真的没夸大,要知道,按制每个王府都有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这些七七八八的加起来,每个王爷直接管辖的军队就已经不下万人了。更别说这其中还有更猛的九大塞王,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当初被他老子当做大将用来镇守边境,此刻孙子一登上皇位,这些手握重兵的王爷们自然就成了建文帝的眼中刺肉中钉,中央对这些地方没多大统治力不说,就是大家拼起军队来,中央也没占多大优势,这个样子,要是建文帝能在龙椅上心安理得,那才叫没心没肺呢。

西安的秦王朱尚炳,太原的晋王朱济熺,北平的燕王朱棣,大同的代王朱桂,陕西平凉的肃王朱楧,辽宁广宁府的辽王朱植,陕西韦州府庆王朱栴,辽宁大宁府宁王朱权,河北宣化府谷王朱橞。这就是所谓的九大塞王,令得建文帝夜不能寐的眼中刺肉中钉。当然,把这个范围再缩小一下,大致也就只有宁王和燕王二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