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献州的收复(上)(1 / 2)

颠覆晚金 边郡箭手 3676 字 2020-01-10

井陉关毕竟是天下险要之地,想要在这里赢得胜利只需要勇气,而在更靠东的霸州,赵永想要完成送粮的任务,需要的却是智慧与毅力。

夜半时分船队出发了,赵勇亲自在船头上挂上一个小小的灯笼,这是全部团队的引航灯。

赵永的计划很简单,自己带领少量船工驾驶大船向西行进,引诱蒙古人袭击追赶,趁着这个空当,后方的船队立即停泊靠岸,担夫将粮食背入城内。

根据他的估计,这一次最多可以给城内提供两千担粮食,满打满算也只够全城人吃四天,但是这四天足以决定胜败。

只不过,执行这样的任务。赵永和他的船队近乎于赴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靠近霸州的时候,船桨划水的声音惊醒了营帐中的蒙古士兵,很快,一簇火把打了起来,照出了船队幽暗的轮廓,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蒙古语的呼喊,整个营地沸腾起来,第一支羽箭呼啸着落在了船板上。

也古赶到的时候,河岸边营地中的蒙古士兵都醒来了,他们朝着船上的敌军放箭,但是由于船板的阻拦,杀伤效果不佳,这些船又大又慢,吃水很深。

“他们是送粮食的吗?为什么要送粮食?”也古有些心烦意乱,既然董俊敢zào fǎn,霸州城内一定有不少粮草,那为什么会有人送粮来?难道那里面不是粮食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来的是粮草而不是援军?

看着纷纷落去的箭雨,也古突然想起了八年前,运河河畔那个最寒冷的冬天,高俊和他的军队是怎么一步步腾挪反转,千里回师,将数十万百姓护送至山东的。

就在他恍惚分神的片刻。一声巨大的bào zhà让他彻底惊醒,随即,汉军士兵们狂喊着向后逃跑,并且大喊着也古听不懂的三个字。

震天雷,是整个13世纪huǒ yào科技运用于战争的最主要武器,一般是用瓦罐或者铁罐承载huǒ yào,点燃引线后掷出,利用炸开后的弹片杀伤,可以说是早期shǒu liú dàn的样式。

这类武器非常笨重,难以操作,也不好掌握引线的长短,后来逐渐向大型化发展。到明代的时候,九边长城还有大量的石制huǒ yào武器运用这一原理,但是这些东西给蒙古人带来的杀伤微乎其微,甚至不能和他们的祖先相比。至少在开封城下,震天雷确实给了蒙古人以极大杀伤和心理震撼,而早在二十年前,襄阳城内的宋军,就已经经受过金军的震天雷洗礼了。

金朝中后期,这类军中的huǒ yào武器甚至已经广泛深入民间,河东一带的猎人们也喜欢用此猎杀动物,入山樵采时往往也会带一两个用于驱散猛兽。

眼下,赵永所使用的就是河北民众自发制作的,用陶瓷做外壳,威力效果还好,对于轻甲步兵来说是一种灾难,但是不如根据地的铁制版威力强大。

夜晚从床上爬起来的蒙古军队毫无防备,甚至很多人未穿重甲,被震天雷这么一炸,一个个都成了血葫芦。

趁着这个机会,整支船队加开速度,似乎要从岸边甩脱蒙古人,但是反应过来的蒙古军队嚎叫着跟上了船队,他们也看出来了,这船内装的是粮食!

也古命令骑兵追击,继续用火箭传射,前方有不少浅滩,可以想办法阻止敌军船队,无论这次敌军来援助粮草是何目的,饥饿的蒙古军队绝不能放过这支运满了粮食的船。

船队终于遭遇浅滩,前船搁浅,水手们放弃了这艘船,轻巧的跃到后面的船上,整支船队后队变前队,似乎又要向东开回。

但他们没有机会了,河流两岸都出现了蒙古军队,甚至长长的铁索也拦了下来。在附近的浅滩处,甚至有更勇敢的蒙古士兵驱赶马匹进入水中,近距离的靠近船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