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1 / 2)

颠覆晚金 边郡箭手 3118 字 2020-01-10

纥石烈志嘟嘟囔囔的从高俊这里出来,碰到什么都想踹一脚。高俊暂时稳住了他,但这并不是高俊的劝说多么高明,只是就连纥石烈志也知道,高俊向他分析的那些事所言非虚。

当他出来的时候心情非常郁闷,他知道,高俊说的没错,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皇上必然不敢擅杀此人。而且,就算是他现在站出来指证高俊是个大逆不道的叛贼,估计也不会有几个人信。

这就是高俊的底气所在:“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你那位圣明的今上马上就要问罪安贞,到那个时候,金朝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官家会问罪安贞大帅吗?”纥石烈志解开坐骑的缰绳时,心里面还有些犹豫不定,但随后他就摇了摇头,把心思全都赶走:“安贞大帅是国之栋梁,今上怎么会对他下手呢?这肯定是高俊这厮的缓兵之计,回去之后要立刻调动军马,随时准备围剿这厮。”

纥石烈志带着扈从走了,但是却迟迟不忍心告发高俊。

而就在此时,何志也已经在齐州重新开会,商讨太平军的机构简化,为农民减负的问题。

有一件事特别能反映宋朝和金朝在治理方略上的差别:榷盐。

自从炎黄以来,盐一直是国家收入的重要一项,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为国家增加了巨大收入。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吃盐,这是一种隐形税收,而宋金两朝也在盐业上获得了巨大收入。

既然盐业如此重要,那么查禁私盐自然也就成了重要事务,北宋政府严厉的绞杀私盐贩子,并命令各州盐政采取手段。设立了专门的巡盐官和弓手到各处去查禁私盐,并且采取了连坐制度。而养这群人的支出当然也折进了盐价里面,北宋时期官府卖给盐商的盐引是每斤40文上下,再加上几笔过路关税,卖出时在60文以上,南宋由于通货膨胀,盐价一度膨胀至2000文左右。

金朝一开始沿袭两宋的做法,设立了巡盐官和弓手查禁私盐,但是由于巡演弓手经常扰民,甚至故意携带私盐栽赃陷害。因而后来禁止他们随意入室搜查,但这又是放纵了私盐发展,以至于河北河东皆用私盐。

金朝生产盐的成本大约在10~15文左右,而卖出则是38文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应该学习南宋,提高盐价,设立更多的检查机构来消灭私盐。

朝堂上讨论之后,觉得与其费力设立更多的检察机关,倒不如想办法降低成本,于是撤掉所有的巡盐官和弓手,将官盐的成本大幅降低,卖到和私盐一个价,也是20文一斤,走私盐的路,让私盐无路可走。

现如今,农村的提留款欠款相当之多,为了征收,各县单位都加派任务,增加税吏,委托地方商业机构协助核查,反而为了征税花更多的钱。这次走访基层,何志也拿来了泗水县的县衙支应纪录,全县去年的支出居然有近14都是在征税,这样的浪费实在太过惊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