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揭秘利国寨(上)(1 / 2)

颠覆晚金 边郡箭手 3501 字 2020-01-10

在一番谈论之后,季宗若才得知高俊本姓为高,并不姓温敦,这把金刀也是友人所赠,并不知其来龙去脉,明白这些事之后,集中了才长叹一口气:“小人辜负李郎君甚多呀。”

“来龙去脉,详细说来。”

“郎君手上的这把金刀,俗名‘**挥’,是前朝太宗李世民所用之物,唐太宗后来将此物赐给爱子李明,李明死后,**挥就在其子嗣间流传,直到本朝开国之际,传到了安南李公蕴之手。”

“你所说的,可是安南太祖李公蕴?”

“正是此人,神宗年间,安南侵犯天常,被王师所败,因而献宝固好,将金刀献于郭文水公,郭公以此物非人臣当有,献于阙下,自此金刀入内府,直到靖康年间为金人抄检,献于乌木太子。”

“此等事体,你如何能得知?”

季宗若似乎陷入了回忆:“十年前,小人只不过是淮东一农夫,因为善于拳斗而参加义勇,与北虏相战,毕竟不能敌之,遭其擒获,金人欲杀我等,遣一持金刀郎君监斩。”

“此人是温敦杰?”高俊琢磨着岁数不大对。

“非也,老令公乃是温敦杰郎君之父,令公将我们带到一处荒僻地界,就将我们尽数释放。我等讨问恩公名讳,恩公自言姓李,唐室之后,不忍见同胞受戮,才有此举。”

高俊琢磨着:“这把金刀在金人手中辗转,又回到了李氏后人的手中?”

“不错,令公尊上深受金人酋帅之信任,得知令公乃是李唐后人,便将这一把太宗的金刀,并一柄玄宗的玉剑,都回赐了令公。令公虽然事金,然而心怀忠义,在两淮间暗蓄复国,对被俘我等义勇多暗中释放,所全活者无虑数万。那时小郎君年方十三,多在其左右,另有一小千金,时年七岁。”

“那么李郎君如何改姓温敦了?”高俊问。

季宗若深深的叹了口气:“我们雄淮军不幸不幸出了个败类,居然偷偷向金人告知了此事,即刻就有军汉要拿老令公去鞠问,老令公此番不得免,决心将两个孩儿送出去。他将那金刀给了小郎君,把他委托给了自己熟悉的一家朋友,那家人的女儿姐妹俩做了金人亲王的王妃,赐姓温敦,所以小郎君也就改了温敦氏。

那年小郎君不过十三岁,并着一个九岁的潘姓小厮,都被送给了那家人。而小千金则带着玉剑,送到了咱们中国境内,可惜我也与他们没了联系。”

季宗若摇摇头,深感自己对不住老令公。

而高俊面色苍白的站起来,庞姓姐妹嫁给亲王,赐姓温敦,除去当今皇帝完颜珣的王妃还能有谁?

这么说来,温敦杰原来算是皇后一家的人,无怪乎他当年在野狐岭军营时,各级军将都要卖个面子!

至于潘姓小厮,高俊闭着眼都知道是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