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1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3689 字 2020-09-14

芮恩施觉得吴川说的确实有道理,如果协约国真的想要履行对于美国的承诺,那么让美国资本进驻荷属东印度群岛或是英属马来半岛,就不应该有什么阻扰。

如果英国连荷属东印度群岛都不肯让美国资本进入,那么战后的欧洲事务就更不可能让美国政府插手了。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那么代表进步主义的威尔逊政府声誉将会遭到极大的打击。

在国内矛盾趋向于缓和的今天,原本迫于形势不得不支持改革的资本家们都已经开始动摇,一旦威尔逊政府失去了声誉,那么美国的社会改革运动必然会戛然而止。

以建立国际新秩序为目标的反殖民主义必然被美国国内的帝国主义者所摒弃,威尔逊上台以来对于菲律宾的去殖民行动和积极支持中国独立的政策也将会到此为止。

对于芮恩施来说,这简直就是美国进步思想的大倒退,是难以容忍的。毕竟在他们这些进步主义者看来,仿效英国所建立的海外殖民地体系,建立美国的海外殖民地体系,实际上是削弱了美国在国际关系上的竞争力,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为老牌的欧洲列强所瓜分殆尽,美国继续往这条路上走就是第二个德国。

为了几块海外殖民地去同英、法、俄这样的欧洲强国去拼命,在芮恩施看来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不管美国再怎么强大,也禁不住欧洲列强联合一致的敌对,而事实上美国也并不强大,甚至连对上日本都是心怀疑虑的。

在芮恩施看来,美国必须要反对现有的殖民体系,这种体系不仅不能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反而限制了美国资本和工业品的输出。对于崇尚大工业生产模式的美国工厂来说,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远比占领几块海外殖民地重要的多。

特别是在英国占据了人口最为稠密的印度、东南亚及中国之后,美国如果不打破英国对于这些地区的殖民秩序,那么美国商品想要进入这些地区就要看英国的脸色了,这显然是美国资本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欧战爆发之前,美国资本才会积极的参与亚洲事务,从前是提出对于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之后是支持日本抵抗俄国势力入侵东亚,最后便是同革命委员会的合作。就目前来看,美国资本同革命委员会的合作是最为成功的。

虽然欧战爆发打乱了美国资本对于革命委员会的投资计划,按照这些美国财团拟定的方案,革命委员会利用美国资本对东三省大搞建设是可以的,不过中国人最终应当还不上贷款而不得不借更多的债务,最终把金融业务拱手让给美国银行家来管理,这是他们在中南美已经验证过的成功经验。

但是因为欧战的爆发,中国人的债务问题突然就获得了解决,就如同美国在战前对欧洲的债务,也随着这场大战而迅速的削减了下去。当然,美国财团虽然没能达成自己的计划,但是他们对于革命委员会的大量贷款还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依然是成功的。

正是看到了美国资本和革命委员会合作的成功,芮恩施才会坚定的相信当前的殖民体系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再继续存在下去了。假如美国资本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区获得同在革命委员会治下地区同等的投资条件,那么美国资本就能轻易的战胜英法等宗主国的资本。

而一直对于进步主义抱有抵触情绪的美国财团,在对革命委员会的问题上倒是很愿意同进步主义者合作,因为在政治上革命委员会更为亲近进步主义而厌恶帝国主义。在和革命委员会合作的越来紧密的现在,美国财团自然不会去支持什么帝国主义。

因此,同革命委员会为代表的中国势力合作,对于威尔逊政府来说是利大于弊的。革命委员会不仅拉拢了一批美国资本家支持了进步主义的外交政策,更重要的是在东亚牵制住了日本,使得英日同盟对于美国的威胁性大大的减弱了。

而在华盛顿看来,革命委员会和美国之间的合作空间还不仅仅于此,假如革命委员会能够完全掌握住中国,那么一个一面倒向美国的中国,将会是为美国打开孤岛困境的钥匙。

虽然在欧洲爆发之后,美英关系日渐亲密江浙浙湖浙,但是美国的精英们都很清楚,英国表现出的对于美国的这种亲密不过是权宜之计,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就会视美国为最大的威胁,就如英国之前表现出的对于德国的厌恶一般。

虽然他们知道未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但现在却不得不回应英国人给出的亲密姿态,因为美国没有支持者,完全是依赖于两洋的优渥地理保卫着美国的安全。

美国北面的加拿大是英国的殖民地,直接威胁着美国最为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南面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世仇墨西哥,中南美洲的国家没有那个是愿意亲近美国的,都把美国视为了美洲的威胁,宁愿去亲近英国和德国;太平洋沿岸正对的是另一个海上强国日本,还是英国的盟友。

因此就目前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而言,假如美国不采取同英国保持一致的亲密姿态,那么美国就会被全世界所孤立,就如同德国现在的处境一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