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1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5079 字 2021-08-25

哈尔滨埠头区炮队街,在犹太总教堂的斜对面有着一幢新建不久的三层砖石建筑,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这是俄国金兹堡家族在哈尔滨的建立的一处商业俱乐部。

这处俱乐部的一层是宴会厅和舞池,二层是适合私密谈话的个人包厢,三层则是俱乐部资深会员才能进入的酒吧和俱乐部主人的私人办公室。

虽然革命委员会取消了外国人在哈尔滨的特权,但是资本家们又建立了一处处只有金钱才能通行的特殊之地。在海原大地震爆发后的第三日下午,这处大楼的宴会厅召开了一次别出心裁的拍卖会,为救助海原地震灾民募款。

在金兹堡家族驻哈尔滨的代表康斯坦丁的主持下,能够参与这场拍卖会的都是从俄国逃亡的知名人士,还有一些美国商人、华人商人。

坐在露台包厢上的康斯坦丁一边注视着下方的拍卖,一边同远东犹太商业银行董事И.Х.索斯金、Б.М.萨皮罗,犹太国民银行的董事贝尔霍夫斯基、德里金、日瓦托夫斯基等人交谈着。

日瓦托夫斯基对于拍卖并无多少兴趣,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康斯坦丁身上说道:“…我们对这座城市付出良多,假如没有我们所筹集到的资本对于犹太街区的建设改造,现在的炮队街就不可能这么的繁荣。

但是现在革命委员会却开始限制我们在本地吸纳存款,这不是过河拆桥吗?而且我们吸纳的大多是犹太人的资金,我们从来没有欺骗过自己的同胞,也没有那个犹太商人指责我们犹太国民银行不遵守契约,但是现在革命委员会却认为我们吸纳民众存款存在风险为由,要求我们结束存款业务,这根本就是一种针对…”

康斯坦丁靠着沙发,一手扶着栏杆,面带微笑着倾听着这些犹太银行董事的发言,一边倾听着下方拍卖师推出的拍卖品。表面上是在认真听着客人们的发言,但其实他内心早就有些走神了。

在他看来,革命委员会加强对于境内外资银行的管制,其实早就有预兆了。从革命委员会禁止日资银行在东北吸纳存款和发行钞票开始,革命委员会就表现出了不愿向外国银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野心。

也就是东北的建设确实需要海量的资本投入,加上德国和美国银行业务在东北地区的快速发展,才使得革命委员会对他们这些犹太银行家们给予了一些方便,试图利用他们去对抗德国和美国的银行家。

而之后欧洲战争的爆发,使得革命委员会赢得了一个战争发展期,对于资本的需要更为急迫,才一直对于犹太银行业采取了放任的管理。但是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俄罗斯帝国的彻底垮塌,革命委员会也终于成长为了东亚地区的一个怪物,这只怪物显然就不想让各国的银行家们继续在自己身上吸血了。

一想到这里,康斯坦丁就想起了伯爵先生对于自己的警告,“也许那位吴先生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但是在我看来,他和沙皇、德国皇帝及东欧的国王们并没有区别,他们都拥有在自己领域内至高无上的权力,也许吴比那些君主更为慷慨一些,但他同样不会允许别人和自己分享权力。

家族之前和吴合作的很愉快,但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交易的基础上的,不要试图把吴当成家族真正的朋友,君主是不会有朋友的概念的,他只会把其他人当成自己下属。我们也许可以和吴的家人或后代成为朋友,但是别妄想吴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理智的伯爵先生最终也没有把家族迁移到哈尔滨,而是把家族的骨干迁往了英国和巴黎。一想到伯爵对于自己的警告,康斯坦丁就不想理会面前的这些银行家们,他们在本地赚取了财富之后,还试图凌驾于革命委员会之上,似乎他们身后真的存在一个强大的令人仰视的帝国一样,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

在俄罗斯帝国垮台之后,俄国的犹太商人就失去了一根主要的支柱,虽然沙皇对于犹太民族存有偏见,但是沙皇夫妇对于犹太商人上贡的金币却并没有偏见。因此在沙皇的官吏们迫害着国内的犹太平民时,俄国犹太商人在边疆地区活的还是相当滋润的。

正是在沙皇的支持下,跑来远东的犹太商人获得了发财的机会。但是现在他们身后已经没有这样一个国家的支持了,相反革命委员会倒是已经成长为了东亚地区的强权,在这个时候去挑战革命委员会,无疑就是一次性消耗掉了之前犹太人对于革命委员会的资助情分,接下来革命委员会要怎么对付他们,可就说不好了。

在俄罗斯帝国及奥匈帝国倒台之后,俄国及东欧地区的犹太民族都遭到了迫害,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犹太人在各国所掌握的财富,大多来自于对底层民众的高利贷和对于国家的放贷。对于国家的放贷,其实最终都会转变为税金的增加,从而再次成为各国民众的负担,这也就使得各国民众对于犹太人充满了厌恶。

几位犹太银行家在他面前的抱怨,让康斯坦丁意识到,革命委员会也许是认识到了犹太银行运营的秘密,才会抢先下手针对这些犹太银行。确实,从本地民众那里吸收贷款,然后再放贷给本地民众和革命委员会,不管怎么看都没有给当地创造出什么财富,反倒是从资金周转中截取了大量的利息。

在康斯坦丁思考的时候,下面大厅的正中,一名西装革履的青年举着小木锤喊道:“…5千共和元二次,5千共和元三次。好,皮瓦尔斯基这幅浴室少女肖像画归属于29号先生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下一件拍卖品,是高文夫人捐出的三封书信,署名是尼古拉.吴,收信人是叶琳娜.利奥妮娃,时间是1911年。信的内容按照捐赠人的要求保密,起拍价100共和元…”

以高文夫人名义参加这场慈善拍卖会的叶琳娜很快就举起了自己的牌子,她当然不会把这三封信真的拍卖出去,这不过是个游戏而已。坐在她身边的好友叶罗菲夫人看着莫名有些激动起来的叶琳娜,不由嘲笑道:“你捐赠这样三封情书出去,为的就是不让别人和你竞争吗?不过这个尼古拉.吴是谁?为什么你要把他的情书抛出来让大家知道?”

叶琳娜看着自己的好朋友,脸上浮现出了一个迷人的微笑道:“哈哈,这就是一个游戏…”

台上的拍卖师语气平静的喊道:“一百共和元第一次,第二次…17号先生出价200共和元…19号先生出价300元…”

叶琳娜对着17号和19号两位男士矜持的点头致意,她明白这两位并不是想要拍下信件,而是再向她示好。就在她举手加到500元,预备把信件购回时,突然从头顶上的包厢内传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1000共和元。”

这让叶琳娜大惊失色的转头向上方望去,一楼大厅内就坐的绅士和女士也颇为好奇的抬头看向了这个喊出1000元的男子,大家都不认为这样不出名也不宣读内容的信件能值1000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