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虚与实是有交情的朋友(1 / 2)

“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邪气与正气的亢盛或是衰弱会随着病情的好坏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病机的虚实转化,也相应会出现转化。这些转化关系有点难,我学得不太好,请陈老师您仔细讲讲可以吗?”小赵早已拿出笔记来,想趁机充电。

“这块其实不难,主要还是理解。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虚与实看成一对有交情的朋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可以一起在人体内游玩,就像疾病的虚实错杂,有时还玩玩捉迷藏的游戏,比如真实假虚或真虚假实。”……

01因实致虚因实致虚是指人体所患的疾病原本属于实证,但由于治疗不当,或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因素耗损气血,致使病情由实证转化成为虚证。

比如前文提到王大爷,肚子胀痛,拒按(按起来更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他这是胃肠实热证,邪气很盛但正气没有衰竭,此时用番泻叶颗粒几日便能痊愈。如果他之前不来治疗或治疗不当,当邪热过于炽盛而损伤正气时,将会导致正气更为亏虚,那时病情就会转化而形成虚证,这就是“因实致虚”,那就需要用苁蓉通便口服液了。

02因虚致实因虚致实是指人体所患的疾病原本属于虚证,由于久病不愈,致使气血更为虚弱,生理的代谢功能迟缓,从而导致食积、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滞留于体内,将使病情转化为实证。

又如有一个2岁的孩子来看病,他经常肚子痛,本来是脾胃虚寒证,属于虚证,但是因为孩子表达不清楚,家长工作繁忙又没注意到,拖了1个月才来治疗,此时由于长期的食积、痰湿停聚,致使脾胃更为亏损,病情已经转化为实证了,这就是典型的“因虚致实”。我给孩子开了保和丸,用药一个疗程孩子才痊愈。

03虚实错杂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邪气与正气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多变,致使病机的传变,可能是“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导致实证与虚证并存,此时则称为“虚实错杂”。

去年5月中旬,45岁的单女士来看病,她本来只是肝火上炎的实证,脸色发红,烦躁失眠,口渴,胸部胀满,气短呃逆。单女士在医院开了些药,由于治疗失当,损及脾肾,出现了大便溏泄、腰膝酸软等“不足”的虚证。单女士找到我时就是这样有虚有实、“虚实错杂”的病症,我给她开了丹栀逍遥丸才得以痊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