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收获(一)(1 / 2)

娱乐逍遥王 陋室兰香 4178 字 2019-12-09

</br>

俗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不嘛,又到仲夏了。&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经过了一个四季轮回,回头看看,叶洛欣慰地发现自己的收获还算得上是满满的:

武术上,在刘爷爷那里该学得都学的差不多了,主要有八极拳的拳械(注一),螳螂拳、八卦掌,迷踪拳,太极,武当剑术,青萍剑法,以及昆吾剑法,这些都是师承于刘云樵。

除此,叶洛还仔细听师父讲解了其他门派的武功特点。收获这么多,得归于刘忠国尽心尽力地倾囊相授,这也使得叶洛对这个便宜师父刮目相看,会的居然这么多,这么杂,还这么精。

有一天叶洛给师父表演从他那所学会的东西就用了整整一个上午,事后连自己都表示惊呆了。

叶洛的师父说部队也是个江湖,在里面的人各门各派的都有。

为了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关系不错的、比较熟的都把自己的绝活都拿出来相互交流,因为今日身边的人就可能是他日能救你一命的人。

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有人都同仇敌忾,门户之见也被抛开了,即使不认识的你也可以去请教。

只是到了后期队伍里的杂鱼多了,风气也就变了,变得没那么纯粹了,充满了唯利是图,相互扎压,乌烟瘴气的,这也是刘忠国选择退出部队的原因。回顾起昔日从军的生活,刘忠国不胜唏嘘。

而对于叶洛超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韧性,刘忠国常常感叹自己临了捡了个好苗子。叶洛几乎不用他讲解第二遍,就能把动作要领掌握住,使得刘忠国口中不时冒出“练武奇才”、“难得一遇”等夸赞的词语。

要知道,他原以为自己学得速度够快的了,但和叶洛一比,就被秒成个渣渣。

每每此时,叶洛总是低头去看地缝里辛勤搬运食物的小蚂蚁。自己这是在作弊啊!毕竟以成年人的心理学习,和孩子学习的进度是不一样的。

但越是这样,刘忠国越夸他懂得谦虚,不骄傲,具有能成一个人物的才智和心理。而听到这,叶洛的头低的就更低了,恨不能钻进地缝中,和蚂蚁称兄道弟。

“这把剑我已经用不到了,你拿去吧。”就在上个月,刘忠国将叶洛叫到屋里,把自己的随身宝剑——一把因为要教叶洛剑法时用杨树枝做成的木剑——郑重地交给了叶洛。

然后一副“为师会的你已经学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了,你下山去吧”的样子就宣布叶洛的学艺生涯终结了。

那做派一点也不输于武林宗师,知道师父说一不二,叶洛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推金山倒玉柱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虽然嘴上叫着师父,可叶洛却没真正拜过师,当初也只是想来学两下子,没太当回儿事,谁也没想到竟然受益如此良多,而且在这学了自己一直想学的八极拳和八卦掌,真是太巧合了,现在的他是真正将刘忠国视为自己的师父,当成自己亲人了。

最后叶洛带着师父赠与的“宝剑”,和一些泛黄的手抄本回到了家。这些书是拳术器械精要,和刘忠国多年的心得。毕竟用不上了,不想带进棺材里,于是一股脑地送给了叶洛。

叶建国夫妇俩刚开始也是如此如叶洛一般的想法,不过看着叶洛精气神越来越好,远胜于一般孩子,也没有农村孩子那种土黄的脸色了。

于是改变了最初的想法,除了节日,平常来亲戚,或是做好吃的都把刘忠国叫到家里来,村里大多数人还对比纳闷呢,因为刘忠国自己在靠后山的老宅子住,独门独院,没人知道叶洛在这里习武,而知道的两家里人也从不外说。

经过一年的捶打,叶洛身体发育的很快,虽没喝牛奶没吃鸡蛋,却已经有一米六多了,再不是班里女生嘴里玩笑时的“土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