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才子(1 / 2)

山下言 三千石桥 7293 字 2019-12-09

抚远将军冉宁虽年过半百,但已镇守屠山三十余载,其祖冉振天字的雄,乃是开国大将,六十年前,屠山突降大雪,虽然屠山每年冬天都有降雪,但是邹江却从不结冰,可那年不同,大雪洋洋洒洒十余天,不足半月邹江冰封万里。一月黑风高夜,蛮越数万甲士趁着夜色踏冰袭来,攀过百丈高的屠涯。欲奇袭屠山郡。可那晚身居封疆大臣的冉振天正在屠山大营巡视,突然听见山上杀声一片心中便知大事不好,果不其然斥候来报蛮越人突袭屠山,于是知命之年的将军手提黎太宗御赐银枪带着几千将士便拍马上山欲与这上万敌人血战厮杀,不出几个时辰,漫山血流成河,近万蛮越人身首异处,可黎军也伤亡惨重,只剩寥寥几百人在屠涯边苦苦支撑。

远在百里的冉振天之子冉赟得知蛮越人越疆的消息,便率军飞速赶到支援父亲,当他来到屠山时,发现漫山的蛮越人纷纷向山上冲锋,他抬头一看,冉字大旗在山上破乱飞舞,于是心中一颤,父亲恐怕有难,于是命全军上山杀敌。数万人在山上与蛮越杀作一团,而冉振天在屠涯边上带着为数不多的战士仍殊死抵抗,敌人如潮涌一般袭来,将军一身白甲早已血迹斑斑,银枪上的雪白枪缨已经殷红,身边将士纷纷倒在蛮越人的弯刀长剑之下。冉振天双眼血红,杀意从灵魂深处迸发而出,一柄银枪耍的犹如银龙降世,杀得敌人惨声四起,虽然身上已有数处刀伤,但是气力不减,在蛮越人眼中,此人就是从天而降的战神,可是这里却是将军的修罗战场。

当冉赟杀尽蛮越人后,赶到屠涯时,看见父亲冉振天肩膀嵌着一柄弯刀,但依旧与敌人厮杀着。冉赟飞到父亲身边,杀死面前敌人后,打算搀扶父亲,将军摆了摆手,正了正身子后将肩膀弯刀拔出,将破烂的斗篷系在肩膀上,一个人一步一步的走下屠山。

上千无路可走的蛮越士兵无望便纷纷跳下百丈深渊,狠狠的摔在冰面上,在冰上绽放出朵朵血肉之花。

冉振天下山后,将士们看见这万人敌的将军安然无恙,于是数万将士振臂高呼大黎万岁。

可当晚,万人难敌的冉振天在行军大营中一口鲜血喷在屠山沙盘上,鲜血顺着屠山留进了邹江,随即意识模糊,冉赟和军士们闻声赶来,但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千里之外的太宗听闻冉振天的死讯,怒目圆睁,将讣告紧紧的握在手中。高呼三声“吾弟休已。”随后昏死过去。几个时辰后,太宗在床上上醒来,虚弱起身,几位大臣欲前去搀扶,太宗大袖一挥,一个人摇摇晃晃的来到堂前,拿起横立与堂中的大戟。

“的雄贤弟,三十年前,你我虞乡结拜,刀光剑影数十载,为我大黎打下万里疆土,长枪大戟拼下这万世根基,而如今,贤弟无言离去,兄长我痛心不已,痛煞我也!”

太宗身后的大臣们纷纷落下眼泪,冉氏一族原本中原大族,为大黎南征北战百年有余,可氏族血脉在战火中分崩离析所剩无几,在黎太宗年轻时被大梁十万甲士围困天砀山,那时还是族中大公子冉振天率三千冉姓子弟上山救援,厮杀一天一夜,活活将大梁十万大军冲散,撕开包围,掩护年轻的太宗下山逃脱,可三千冉氏幸存下来仅有十来人,从此二人便在虞乡结为异性兄弟。

愤怒的太宗亲率三军,欲趁邹江冰封,踏入蛮越,报仇雪恨。可当百万雄师到达屠涯时,之前还冰封万里的邹江上却冰雪消融,又恢复怒浪滔天的原貌,对岸蛮越也集结数十万人枕戈待命,双方虽一触即发,但上苍不允,或许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只有上苍悲悯世间万物。

无奈太宗班师回朝,但内心愧对冉家,便追封冉振天为屠涯公,冉赟为镇边将军,镇守南疆四郡。冉赟即为冉宁之父,冉氏三代忠良,镇守南疆数十载,无论大雪封江还是天塌地陷,只要冉字大旗在屠涯上随风烈烈作响,蛮越人不敢逾越一步。

如今在位的大黎顺天皇帝是太宗的长孙,顺天帝对这冉家也甚是关照,这回觐见冉宁并无所谓重事相议,而是问候问候身体,嘱托嘱托边疆事情罢了,顺天帝握着冉宁的手嘘寒问暖,说知道这屠山脚下气候莫测,来往之人鱼龙混杂冉宁切记注意身子,江山社稷还需他来巩固,冉宁听后老泪纵横。顺天帝让他在帝阳城多住些时日,开了春在离去也不迟,可冉宁说道这南疆屠山守军中还有种种要事积着没有处理,所以过了十五就要返程,顺天帝也没阻拦,只是又嘱托无论如何,身体最为要紧。

几日后,冉宁一家便要离开帝阳,离开前晚,大公子子颜来到父亲下榻的邸中,与数年未见的父亲交心告别,说着说着就谈到两个弟弟身上。

“父亲,子雄子平年纪虽小,但聪敏过人,儿子觉得这两个弟弟以后定有作为。”子颜说道。

“子雄虽武艺不凡,可若成大将依旧欠火候,多加磨练,以后方可成大器,可子平从小身体柔弱,但这孩子颇有儒雅不俗之气。”冉宁说道。

“所以说,父亲,我与子平这几年来常常有书信来往,我从这字里行间看得出这孩子颇有些想法,心向这大江大河之中,于是我想将子平安于身边,一来帝阳都城为天下学术百家聚集之地,子平天资聪慧,必会有不凡之表现,二来此处水土肥美,正是养人的好地方”子颜小心翼翼的说道。

“子颜这几年受苦了,你年幼离家,独自一人便打下如此产业,为父甚是欣慰,但此处为天子脚下,凡是必将小心谨慎,对于这子平平时我也看出有些自己的想法,这孩子经常将自己关在你祖父的书房里,一呆就是几天,废寝忘食的读着那些古籍,但是对于此种事情还是他们自己定夺吧。”冉宁握着子颜的手说道。

子颜眼眶微微湿润,他敬重父亲,所以他自小就不想在父亲的羽翼下成长,他觉得尊敬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竭力超过他,可如今,父亲两鬓花白,面容慈爱,这让离家许久的游子内心动容。

冉宁遣仆人将子雄子平二人叫来。两位公子随即而来,冉宁坐在大堂中央,子颜端坐在次座。

“明日,我们将离开帝阳城,我和你们兄长商议,你们二人欲想留下,便可留下与兄长学习两三年,若不留,明日就与我返回屠山。”冉宁说道。

子雄说道:“父亲,我与你回去,咱们离开屠山之前,子安大哥说回去与我切磋武艺,再者说儿子在这里的这些时日觉得这帝阳都城不如咱们屠山快活。“

这子雄嘴中的子安大哥,其实是冉宁的侄子冉义雄。冉义雄字子安是冉宁兄弟冉安的儿子,冉安十年前因病离世,只留下幼子子安,于是冉宁将子安接到家中与子平,子雄二兄弟一起照料,这子安生的人高马大颇有些力气,虽这人生的强于常人但是对身边人都谦虚有礼,遇事冷静心思缜密,冉宁对这个侄儿甚是欣赏,子平,子雄两兄弟对着堂哥也是尊敬有加。

子平听见二哥这么一说,低头默不作声。

冉宁看了看子颜,又看了看子平,说道“子平,你年纪尚小,但为父早就看你身负不俗之气,这样,好好在帝阳城学习几年,见见大世面,我冉家虽然世代尚武,但我也期望我冉家能出风雅大士。”

子平抬起头,愣愣的看了看面前的父兄二人,点了点头。

完罢,冉宁遣人摆上酒席,房中父子四人不时欢声四起。

第二日一早,冉宁和子雄二人便离开帝阳城,子颜和子平在城门外送别。

“子平,都城虽广集天下贤才,但仍鱼龙混杂,所以说在这是非之地,子平必要洁身自好,有什么困扰,一定要与大哥商议。”子雄对弟弟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