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反复的模拟仿真和优化(1 / 2)

张恒着重强调:“要攻克这些难题,关键在于‘织女星’技术与医疗救援特定需求的深度融合,我们要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有针对性地优化隐身方案。”

接下来的几天,张恒和他的团队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资料搜集和调研。

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海上医疗救援的文献,分析了各种救援装备的优缺点,梳理了救援行动中的关键流程和技术需求。

他们还专门拜访了海军医院和特种部队,向一线医务人员和救援专家们请教。

通过亲身体验救援演练,他们对海上医疗的特殊性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在“织女星”的技术积累中寻找灵感。

徐占龙重点分析了各种隐身材料在水下环境中的适用性,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叶森则着眼于将仿生减阻技术应用于救援装备的设计,力求在提高水下机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流体噪声,减少暴露概率。

陈铭衡则与军方信息化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初步构想了一种基于水声通信和智能中继的信息传输方案,希望能在不依赖水面平台的前提下,实现稳定可靠的水下通信。

渐渐地,一个专门用于海上医疗救援的全新隐身平台的雏形,在张恒和他的团队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在这个初步设想中,新型救援装备将是一种继承了“织女星”隐身基因的无人潜航器。

它将装备多波段水下隐身涂层,配备仿生流线型外形,能够灵活、隐蔽地运动到伤员所在区域。

同时,它还将搭载一个全封闭的医疗舱。

在舱内,各种先进的急救设备和生命维持系统环环相扣,能够在水下环境中为伤员提供高标准的医疗保障。

而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则能实时接收战场指挥系统的调度,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

这,将是一个集隐身、智能、医疗于一体的海上救援利器,必将大大提升海军医疗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当张恒将这一设想与团队成员们分享时,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攻克技术难关,更在于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有力支撑。”

有了全新海上医疗救援装备的初步构想后,张恒和他的团队投入到了更加细致的设计工作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设计研讨会如火如荼地展开。

团队成员们围绕着构想中的关键技术点,展开了细致的专业讨论。

“我们首先要确定救援装备的总体布局和参数。”

张恒在白板上勾勒出一个粗略的轮廓:“根据救援任务的特点,我建议采用双体布局,主舱用于伤员治疗和转运。

副舱容纳动力、电力等辅助系统,两舱之间用柔性梁连接,兼顾速度和稳定性。”

徐占龙若有所思:“双体布局能有效降低阻力,提高航速和续航力,但在实现全面隐身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