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1 / 2)

在正式植入手术前,林森和他的团队又对所有的芯片进行了严苛的质量检验。

他们仔细检测芯片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性质,确保生产工艺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根据质检报告,这批芯片的关键指标都非常稳定,完全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

林森满意地说:“特别是表面的PEG接枝密度和仿生蛋白涂层的均一性,相比之前提高了很多,我相信,它们在体内的表现一定会更加出色。”

在手术室内,张恒亲自为第一例受试者实施植入手术。

在显微镜下,他小心翼翼地将芯片植入到受试者的大脑皮层表面,并利用微型机械臂精确连接电极。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手术很成功,芯片的植入位置和角度都非常理想。”

张恒松了一口气,满意地看着显示屏上的影像:“接下来就看芯片在体内的表现了,我们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及时发现任何可能的异常情况。”

术后,受试者被转移到了专门的监护病房。

生物相容性监测团队24小时值守,实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他们通过体表贴附的传感器,连续采集患者的心电,脑电,体温等信号,并实时传输到中央监控平台进行分析。

“目前为止,各项指标都很平稳,没有检测到明显的炎症或排斥反应迹象。”

值班医生盯着监视器,汇报道:“脑电图显示,芯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与周围神经组织建立了良好的接口……”

在监护室外,张恒和徐占龙正通过落地窗,观察着病房内的情况。

尽管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但他们的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一切正常,这是个好兆头。”

徐占龙长舒了一口气:“但我们还是需要谨慎处理,排斥反应有时会很隐匿,在术后较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我们保持警惕,做好长期监测的准备。”

越来越多的受试者加入到试验中来。

在张恒团队的精心照护下,他们的恢复情况都非常乐观。

定期复查的结果显示,改良后的芯片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比之前提高了数个数量级。

受试者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脑电活动等,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太好了,这次的临床数据简直完美!”

林森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这不仅证实了我们的优化策略是正确的,更为下一步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铭衡也难掩兴奋之情:“通过这次试验,我们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数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