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万人搏杀,杀的天地变色(2 / 2)

唯一的区别在于,张岚清已经做好了亮剑的准备,虽死亦要血战,占据了士气之优势。

己方节节败退,此时再决战,失去了先机,打下去恐有不测。

可要是下令撤退,敌军追击之下,伤亡也会持续增加。

面临两难的抉择,打,有可能全军覆没,不打,则被敌军追击至损失惨重。

涉及万人的生死,敌方的指挥官是如何下达如此仓促之决定的?

这一点鬼子就无需多考虑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张岚清秉承着这个想法,要把反攻打到底。

就在平原地带跟鬼子决战,双方仅靠手上的武器,靠白晃晃的刺刀见真章。

枪声连续,喊杀声更胜刚刚。

新赶至战场的士兵憋足了力气,补上空缺的地带,继续向日寇冲击。

莽住一口气,唯有拼命而已。

刀刀见血,刺刀见红,一如杀疯的野兽,牙齿手脚都是武器。

有壮汉拎着鬼子的钢盔,当锤子用。抡圆了呼上去,钢盔跟鬼子的脸来了亲密的触碰,瞬间听到了骨折的声音。

牙齿都被扇出脸外,双眼凸起,立马晕死了过去。

抬脚朝着鬼子的脖子一踩,结束这条狗命。

从上午杀到下午,此时的枪声已经逐步平息,剩下的只有刺刀入肉的声音。

子弹打光了,力气使完了,仍然咬牙切齿的拿起刺刀,朝着最后的鬼子冲锋。

35师团终究是没扛住这口气,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宁可损失惨重,也不愿意血战到底。

阳光照耀之下,一群满是鲜血的人,拎着武器,迎接胜利的欢呼。

他们站在满目的尸山血水上,迎接胜利的洗礼,在这一刻,这支部队迎来了新的蜕变。

跟鬼子乙等师团硬碰硬,杀退了日军,证明了第五路军的真正作战实力。

张岚清投入所有的预备役兵力,扑上战场去补刀。

凡是没死透的小鬼子,必须补刀。

随后让这些新兵,将尸体堆积出来统一焚烧。

真正的兵,要见血,更要见证生死。

于生死血战中蜕变,那种视死如归的气势,足够震慑所有。

两师兵力折损近半,损伤过万,但剩下的这些精锐,反而双目暴露着精光。

不少人拖着伤,拖着疲惫的身子,仍有一战的勇气。

“双方损失相当,我军损伤过万,日寇亦是如此。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连宋克斌也不得不佩服张岚清的勇气,选择反攻,并且用纯粹的白刃战的方式,杀退鬼子师团。

没这么打过,更没想过能如此获胜。

正儿八经的枪炮对决,未必能有如此震慑人心之胜利。

这一战以后,鬼子会留下心理阴影,再也不敢跟第五路军亮刺刀了。

战士们打扫战场,几乎人人带伤,鲜血染红了衣衫,这是最好的军功章。

35师团败退回徐城,丢下尸体6312具,伤4120余人。

这支刚刚成立的乙等师团,被打成了残废,大量的老兵阵亡,活下来的多是新兵。

新兵作战意志薄弱,见情况不妙往后撤退。

那些负隅顽抗的老兵,则成了刺刀下的亡魂。

鲜血铸就的豫东战线,虽无任何永久工事,却让鬼子喋血平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