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阜阳与信阳打通,构建第二道黄泛区交通线(2 / 2)

单靠人力以及老旧设备的生产效率是低下的。

以旧补新是主要操作方式。

收缴的大批旧枪、杂牌枪支,要么融掉重新造枪,要么重新调整口径,凑合着使用。

勉强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从修枪所演变成了小型的兵工厂。

封城其实还有一些工业设施遗留。

奈何民国时期,资金少,规模小,很多设备都已陈旧。打造出来的武器装备,勉强能用,算不上好用,更算不上精良。

这边有巩县兵工厂的底子,搜罗了不少技工人员。

可以制造启拉利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前者是早期从瑞士引进的一款轻机枪,使用7.92毫米口径弹药,25发弹夹供弹。

枪身较轻,结构简单,更容易分解,适合张岚清手上的兵工厂来制造。

但它的综合性能比不上捷克式,整体来看,肯定比歪把子强。

巩县兵工厂的技术底子里边最好的还是中正式步枪跟木柄手榴弹。

它还具有30节式重机枪、82毫米迫击炮的图纸。

如能把兵工厂搞起来,不需要任何人,他张岚清也能在豫东混的风生水起。

靠着轻武器,以及地面工事,日寇一两个师团也休想逞凶。

唯一可惜的是,不具备制造战防炮、山炮的能力。

这一点是整个国家的缺陷,工业落后的根本导致。

单单炮管钢就没法解决。

靠着之前剩下的一些钢材,可以弄一弄50毫米的掷弹筒,没有瞄准镜和支架,跟鬼子的掷弹筒差不多。

再搭配着60毫米迫击炮,可以进一步提升中程作战能力。

张岚清已经想明白了,国内整体的对抗局势是对峙阶段。

单靠他手上的这五万人马,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

还不如蛰伏着,努力打造武器装备,强化轻武器。

利用信阳这条线,可以从日寇那边弄来大量的禁运物资。

打定主意之后,全部精力,几乎放在了兵工厂的建设上边。

所有人务全部为兵工厂让路。

以生产步枪、枪榴弹、掷弹筒、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为主,搭配地雷、手榴弹、火药生产。

他的部队内,枪械班杂,配置混乱。

伪军手上的武器,光步枪就多达七八种。

还夹杂着自造武器。

既有日械步枪,又有汉阳造,还有伪军仿造步枪。

基本将各师的武器装备统一,张岚清的1师,肯定是全部的日械武器,装备弹药也多以缴获、偷摸采购为主。

其余各师,则装备国械、杂牌武器,统一配备7.92毫米子弹。

这一番淅淅沥沥的调整后,大半个冬天也就过去了。

干旱的苗头初显,整个11月份没见到丁点雪花,河床干冻,踩上去咯吱作响。

除了巡逻的士兵外,罕有人影。

呼一口气,吹出了白烟。

张岚清带着人出城溜达,特意带了几款中正式步枪,测试精度跟威力。

自己兵工厂打造出来的步枪,产量不高,优先保证了质量。

一个月也就二三百支的样子。

张岚清现在不缺枪械,靠着缴获,以及从大阪师团那边的采购,足够装备更多部队。

短时间内不缺枪支。

但并不妨碍兵工厂制造枪支。

钢枪拿在手里,明明是大冷天,心里却有股火热。

男人,拿到了枪是有异样情感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