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绝杀伍癞子(5)(2 / 2)

传说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总是遮着脸和手脚,不让皮肤外露,仿佛怕给人瞧见皮肤似的。

有人问他来历,他便说:“自幼习医,年少被家中奸人所害,潦倒数年,重操故业。”

其余的,他便不再多说了。

他看看天时,午时快到了,于是开始坐立不安,两腿像长虫似的移来移去。

从刚才开始,他就觉得树梢上的鸟儿很聒噪,每回转头望向学塾外头,便会忍不住先瞄到那几只鸟。

不行,他是堂堂塾师,前面坐了十数名尊他为师的生徒,他必须保持严正的坐姿,才是传道授业的榜样。

他再看了一遍外头,天空白得灿眼,树影已经很短了。

下定决心了。

“今早提早休息。”

他向生徒们宣布,生徒们马上一阵欢呼,他不耐烦的等欢呼过去,才再说道:“下午的课要先背《千字文》,从『祸因恶积』开始。”

这次他不理生徒们的抱怨,快步走出学塾。

他怎么能被这些小混蛋们误了大事呢?

今天可是难得的大日子。

他很想用跑的离开学塾,却又怕有损夫子形象,只好疾步而走,一路上还向县上的居民们打招呼。

对于读书人,这些老百姓还是挺敬重的。

好不容易来到菜市口,紧张不安的心情才轻松了下来。

很多人已经挤在菜市口,团团围着一块血迹斑斑的场地,此处正是无数死囚洒血之地。

是的,今天是难得的死刑日,昨天刚定刑的犯人,今天就要处斩了。

平常死囚都要等秋天来到,连天地之气也变得肃杀了,才推来斩首的。

可是这犯人定罪得很快,判了个“斩立决”,也不理它正是万物生机勃勃的初夏。

按常理,“斩立决”是要上呈京师的,怎会斩得这么快呢?

“是皇上的意思。”

塾师听见有人议论道。

从旁人的讨论中,他得知此人是一年前投降朝廷的,先前在宋金交界之地聚众成军,很有一番气势,没想到才投归一年,就被判以“叛乱”罪名,为免节外生枝,所以斩立决。

难得呀!

难得!

塾师心里兴奋得很。

他跟一般人一样喜欢看人杀头,不仅因为这是枯燥生活中,难得的刺激戏码,还因为他对死亡有深深的好奇。

至圣先师不就说了吗?

“未知生,焉知死?”

孔夫子不讨论,不表示不能探索。

来了!

他兴奋地舔了舔嘴唇。

临时搭建的棚子下,监斩官严正起立,询问时辰。

“回大人,午时正。”

一名捕快回道。

于是监斩官便向东方拜了三拜,表示呈报天子,回头取了令牌,朝地面一抛:“斩!”

刽子手举起大刀,两眼瞄准犯人的脖子。

犯人跪在地上,发髻被解下,一个助手拉紧他的一束长发,令脖子长长伸直,旁边有人将一瓢冷水淋上脖子,犯人冷得打了个寒噤,大刀便霍地劈下。

塾师两眼睁大,要看清楚斩下的位置。

无声无息的,脖子已经干干净净地分开,掉落在地上。

这一阵高潮好戏,令塾师浑身毛孔酥麻,但脑子只兴奋地热了一阵,又回归了落寞。

人们慢慢的散去,他依旧心有不甘的盯着尸体,断了的脖子正冒着血,刽子手提了人头,向捕快验明正身。

人们都散得差不多了,他再留下观看就有失身份了,这才悻悻然离去。

回到学塾,胡乱用了妻子送来的午饭,上课时间又到了。

他心里挂着许多疑问,却苦于寻不着答案,心里苦闷得紧。

“开卷。”他向生徒们大声说着,“《千字文》曰: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可知是何道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9mk.cc。鸟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9mk.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