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案 保下长孙顺德(2 / 2)

李治连连对两人点头称是。

为了转移话题他开口对房玄龄三人说道:“眼下大唐的炼铁工坊已经有多处完成了改造,学生想来钢铁产量已然足以供应军队所需。”

房玄龄点头道:“确实如此,眼下供应民用的钢铁已然不少,钢铁的价格也下降了很多。”

李治道:“学生以为既然民用的钢铁出现了增长,不妨组织人手研发一些民生用品,以便让百姓们真正感受到便利。”

房玄龄问道:“不知殿下有何具体想法?”

李治道:“学生想先从农业器具入手,提高百姓们的耕种效率。”

长孙无忌道:“司农寺于此方面或有些经验可以借鉴,殿下有何想法不妨与之探讨一番。”

李治听了之后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原本不想过早的改变大唐现在的农业状况。

在他看来大唐现有的土地养活不足千万的人口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然而随着他对唐朝社会的了解不断加深,却发现此时的粮食产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其中一点,大多数百姓手中的农田都不是多么肥沃,因为好的农田都集中到了皇室以及各地官员和世家地主等少数人手中。

再加上百姓们的产出还要每年拿出很大一部分交税,这就使得百姓们手中并没有多少存粮。

一旦赶上连年的灾祸,百姓们的生存很快就会遇到威胁。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很容易被有心人挑拨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

让李治决定改善农业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点。

那就是他对现代农业的很多事迹都很熟悉但是却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他只能先将这些想法提出来,然后鼓励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群众自己对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司农寺是一个和兵部同等重要的部门。

司农寺卿名叫张儒,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与他一同迎接李治的还有少卿柳惠,年纪与他相仿。

双方见礼以后李治首先开口道:“本王此来是有些关于农学的想法想要与张大人讨教,还望大人能够不吝赐教。”

张儒道:“晋王殿下说笑了,臣等早闻殿下博学之名,今日能得殿下指点实乃幸事。”

双方一边说着一边进入到了张儒的公房,张儒马上请李治在主座上入座。

李治一边入座一边直截了当地开口道:“张大人,眼下大唐的钢铁已有很多可以供应民用,不知大人可有何想法将之用于农业?”

张儒听到此话有些惭愧地说道:“殿下恕罪,臣等对此尚无打算。”

李治摆手道:“眼下钢铁产量也只是刚刚开始充裕,大人未作准备也是情有可原。”

张儒再次开口道:“多谢殿下体谅,臣属实惭愧。”

李治道:“司农寺主管农业,不知是否留有一些农具?本王想要见识一番。”

张儒道:“殿下来得正是时候,司农寺刚从河北道发现一种新式耕犁,如今正打算推广全国。”

李治“哦”了一声开口道:“还请张大人带本王鉴赏一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9mk.cc。鸟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9mk.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