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人口的虹吸(2 / 2)

李延良接到命令后,惊愕之余,也不免生出几分失落。

根据各方综合情报显示,阿富汗地区的部落武装极其落后,连像样的火器都没几支。那个马哈茂德在离开坎大哈袭掠波斯时,几乎将大部分精锐部队都带走了。而这次印度驻屯军联合喀拉特汗国,出兵近万人,装备精良,物资充沛,可以说是以狮子搏兔的方式,攻袭阿富汗人的后路。

这种情势下,建立赫赫军功,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以后军中升迁,将获取一份耀眼的资历。

可没想到,这份到手的功劳自己却无缘获得。

按理说,他这种低阶军官的任命和调动,根本不会惊动本土的陆军部,甚至都不会经过海外驻屯军司令部。因而,当他的直属上官把调令交给他时,眼神中充满了探究的意味。

这家伙该不会是国内哪个高官或者勋贵的子弟?

怀着疑惑和遗憾的心情,李延良于5月6日,搭乘一艘返回本土的战舰,历经两个多月,抵达建业。

漫漫旅途中,作为一名陆军军官,在海军舰船上少不了被人家奚落和言语挤兑,让他一路上好生郁闷。不过,随着彼此交流日甚,倒也结识了几个志趣相投的舰上军官。

曹舸性子大咧,为人也较为爽利,对所谓的海陆之间的“门第”之争,也丝毫不在意。平日只要不当值时,总会跑来找李延良说话。各地的见闻,海外领地的征服,以及世界局势的评说,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彼此引为知己,这倒使得烦闷的旅程,稍稍变得有趣了一点。

建业港经过数十年建设,不仅是汉洲本土最大的港口,而且也是整个南洋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最为主要的海上交通枢纽。每天经停该港的船只数以百计,高耸的桅杆,张挂的风帆,以及蒸汽轮船冒出的烟尘,铺满了整个海湾。

“哈哈哈……,老子终于来到齐国了!”一个刚刚下船的移民在看到繁忙喧嚣的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层次鳞比的仓库和货栈,以及港口那座高耸入云的登陆纪念碑,心情激荡下,不由大吼一声,引得周围的人群纷纷侧目。

“涂三,莫要大吼大叫!”一名同伴立时阻止道:“这是齐国,可不要发了性子。……你瞧瞧,把差爷都招来了!”

两名码头巡警听到吼声,握着警棍,一脸戒备地走了过来。

在仔细检查了对方入境文书后,并无任何不妥,警察遂严厉警告,勿要高声喧哗,肆意嚣张,否则,会将他们抓回收容营去挖矿。

“大陆的秦国人。”曹舸背着行李包,看着那边发生的小插曲,笑着说道:“怎么感觉,凡是一踏上我齐国土地上的外来者,都会显得这般兴奋。”

“在我齐国随便谋个差事,每月最少都可以拿五六块钱,折合白银近十几两。要不了三五年,就可以积攒一大笔钱。这在秦国的话,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李延良摇摇头说道:“这要换做我的话,能获得比现在高出七八倍,乃至十几倍的收入,也会这般兴奋。”

“那倒也是!听说,秦国这几十年来,一直在严控国内百姓私自出逃,防止各种偷渡行为,以免人口流失。”曹舸一边走着,一边说道:“可就算如此,每年偷渡至我齐国海外领地和汉洲本土的秦国人不下十万人。这么多人,要搁威远岛那个偏僻地方,都能建好几个县了!”

“数年前,我曾在大兴听及一位经济学者提出过这么一番理论。”李延良说道:“他说,随着城市的发展,会逐渐形成几个人口规模高度聚集的大城市,进而又会聚集起各种优势资源,使得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为优质的教育,完善的医疗保障,等等。这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和小型城镇而言就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将会把这些弱势地区的人口,资源,还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吸纳到大城市当中。这样一来,会更进一步促进大城市的发展。我认为,国家之间也会出现这种经济因素下的人口吸引现象。毕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9mk.cc。鸟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9mk.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