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管区的买卖人(1 / 2)

高老大的妖孽人生 骑驴 3898 字 10个月前

到了河边,高义用筛子筛了一桶沙子,把过细的沙子和过大的沙砾剔除,留下了黄豆大小的颗粒。

背回家,用清水仔细洗干净了。

高炳林好奇的问道:“老大,你在干啥?”

“炒栗子。”

“哦。”

“爷爷,家里有白糖吗?”

“没有。”

“公社的供销社有吗?”

高炳林摇了摇头,“咱家没票啊。”

“我记得管区有人卖市场价的糖呢。”

“那可贵可贵了,听说一斤糖要一块八呢。”

“爷爷,给我两块钱呗。”

“要这么多钱干啥?”

“买糖,炒栗子。”

“老大,栗子煮了也能吃,非要炒?”

高义点了点头,“爷爷,我想试试到市里能不能卖得动。”

高炳林吃了一惊,“什么?你要去卖?不行,你还要读书咧。”

“就卖这几天,要不下半年的学费怎么办?”

八十年代读书,高中以下要交学费,小学到高中统一五块钱一学期,还有两块钱的书费,一共七块钱。

正是这七块钱,让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辍学。

“你别操心学费,等供销社收购了咱家的栗子就有钱了。”

“爷爷,我还是想试试。”

高炳林看着高义的双眼,本来隐隐有点生气的表情,慢慢软化下来。

高炳林在屋里翻找了半天,递给了高义一个手帕。

虽然不知道手帕里包着多少钱,可高义知道,这是家里全部的货币性资产了。

“老大,不管赚了还是亏了,过了十五,都要回学校读书,听到没有?”

高义低下头,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滴。

家里这么困难了,爷爷还毫无保留的信任他,毫无保留的支持他,就希望高义能出人头地,吃上国库粮。

“爷爷,你可知道,我今年还是考不上哇。”,高义心中在呐喊。

“即便考不上,我也要让爷爷知道我在努力,不过,在努力之前,先把家里的生活过好。”,想到这,高义义无反顾的跑出了院子。

一路向管区跑去。

路上碰到了裴伯秋骑着自行车。

“高义,干啥去?”

“去管区买点东西。”

所谓的管区,全称叫管理区,行政属性介于镇和村之间,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

例如高义他们所在的管区全称叫:大王庄管理区。

但管区这一行政机构并未出现在任何法律法规中,属于准行政组织,后来逐渐被撤销了。

“正好我也去管区,走,我带你。”

高义闻言,二话不说,跳上了裴伯秋的自行车。

“秋哥,你去管区干啥?”

“打个电话,和几个合伙做生意的哥们联系一下,马上就过完年了,买卖也要开张了。”

“秋哥主要做什么买卖啊?”

“说了你也不懂。”

“这有啥不懂的?无非就是买低卖高而已。”

“吆喝,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哈,连买高卖低都知道,当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

高义差点被噎死,连句话都学不会,还tn的做生意?是买低卖高,要是买高卖低,马云家的钱也遭不住糟蹋啊。

“秋哥主要在哪混?”

“哪有钱咱上哪,年前我们商量着,想去首都看看,可有些人不敢去,我们再商量一下。”

管区位于大王庄,距离高裴王村不过两里地左右,放个屁的功夫就到了。

“你先去买东西,一会去管区找我,咱俩一起回去。”

“好,麻烦你了秋哥。”

“嘿,稀奇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说会道了?和城里人说话似的,怪好听。”

高义看着裴伯秋走远了,才找到了能人王增。

再过几年,王增将会成为长冶乡唯一的万元户,到县里去夸街,据他所说,当时政策不明的情况下,他就开始从南方倒腾货物,不知道他现在手里有没有糖。

“王大哥,你好。”

王增本来守着个小摊子,卖点针头线脑的小玩意,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抬起头,见是一个小年轻,问道:“小兄弟,有什么事?”

“我想买点白糖,你有吗?”

“没有没有,我这只卖针头线脑。”

“我是高裴王的,我爷爷是高炳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