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最能振奋人心的事情(1 / 2)

大明国士 子率以正 7441 字 4个月前

一千贯和一万贯的巨大差额,顿时让在场的官员一愣。

花一万贯买一张图纸,还是花一千贯买一件成品?

这是个不需要怎么纠结的事情。

成品,买十台就是一万贯,若是有了图纸,他们便可以造出来一百台,一千台。

造出成品之后,又可以卖给别人,相信那些商人是很乐意为朝廷买单的。

不过一万贯不是一笔小数目,他们在场的官员级别最高的也就是一个职方司郎中,况且,买图纸肯定不是他们某一个部门买,因为冲压装置大家都需要用到。

一众官员三言两语的商量了一下,最先开口那个官员看向陈堪,拱手道:“还请侯爷给下官一些时间,我等回到京师禀明上官之后,再做决定可否?”

“当然可以。”

陈堪点点头,强买强卖的事情他也做不出来。

左右不过是一个水动力冲压装置罢了。

况且,收钱主要还是为了朝这些官员们传递一个信号。

国家看上了什么东西,最好出钱去买,而不是一句话便拿走别人的劳动成果,否则,还有多少匠人愿意制作出新的东西?

一群官员急匆匆得到回去京师了。

而整个山谷,也与最初的模样大相庭径。

花十天时间将整个山谷改造了一番,在陈堪看来,这个代价花得很值。

至少现在看来,整个无名山谷已经很有后世的工业园区那味道了。

虽然这里的建筑大多是木头结构,但刷上一层生石灰之后,一片洁白之中看不到任何一个污点,再加上生石灰防腐,使用的年限未必就比后世的砖墙结构差了。

在改造的基础上,陈堪还划分出来休息区,食堂,公园等公共设施。

后世的工厂虽然被人称之为夺命流水线,但该说不说,流水线工作模式确实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运行方式。

今日是山谷竣工的第一天,陈堪让李适将所有的匠人召集起来。

随后便让自己的亲卫从家里搬出几个木头箱子。

陈堪深知,想要让一个人死心塌地的为你卖命,最重要的便是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而宝钞司这些工匠,他们的后顾之忧便是家人。

朝廷坑爹的匠户制度不仅剥夺了他们赚钱的能力,反而将他们生存的压力强加到了他们的家人身上。

不解决这个问题,想要这些人安安心心的在宝钞司工作,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陈堪又不可能给他们发工资。

一旦陈堪开了这个先例,那就意味着匠户制度的弊端彻底暴露。

朝廷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以陈堪对大明这群官员的了解,他们宁愿匠户彻底绝种,也绝对不会愿意给他们发一分钱。

一个人去挑战整个国家机器,那是打着灯笼进茅厕,找死!

想要彻底改变大明的户籍制度不是那么简单的。

所以陈堪能做的,便是以朱棣的名义给匠人们发钱。

君父赏赐自己的臣民,那是恩赐,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但陈堪要是敢说这是发给匠人们的薪水,明天朝堂之上就会对他群起而攻之,连方孝孺都保不住他。

匠人们在老黑和老谢的带领下静静的站在广场上,这三百余人,就是宝钞司起家的资本。

李适,王昉,刘坤,宝钞司三个有品级的官员立身于陈堪身后。

“新的宝钞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建立起来了。”

“这十天时间,大家的辛苦,本侯也都看在眼里。”

“本侯知道,你们许多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短短三天的休息时间,根本不足以让大家恢复正常状态。”

“但是,没办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位。”

“大明朝也不能失去你们。”

陈堪的例行讲话,并没有调动起来一干匠人的情绪。

陈堪也不以为意。

这些工匠今日还能站在这里,已经是对他这位侯爷最大的尊重了。

要是换成陈堪站在他们的位置上,一旦上官敢放他回家,他就敢跑到天涯海角去。

就算上官不放他回家,他也会想办法逃到天涯海角。

至于回来继续干活,那是不可能的。

陈堪没有废话,对着一旁的张三招了招手。

张三会意,与几个亲卫将几个木箱子抬到了陈堪面前。

“陛下体谅诸位的辛苦,让本侯为诸位准备了一点小礼物。”

对于这种施恩于人的事情,陈堪向来不会假借他人之手。

所以,在箱子抬到面前之后,他便亲自打开了木箱的盖子。

自古以来,不管是什么工作性质,发钱的时候总是最振奋人心的时候。

现在也不例外。

这些匠人,许多人已经白白为朝廷工作了十年二十年,这期间别说钱了,就连吃饭还得自己从家中带过来。

朝廷唯一给他们的东西,便只有山谷后面的山泉水。

许多人眼神之中已经开始弥漫起贪婪之色。

但更多的人却是激动。

难道说,这位侯爷,是要补上这些年朝廷欠他们的粮饷吗?

一众匠人就这么静静的看着陈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