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时代的获利者(1 / 2)

楚辞提笔对着卷子认真作答!

“诸子百家,涉及天下诸事,虽诸家子弟互有矛盾,相互攻讦,可归根结底,只是人之矛盾,而非学说知错,故而学说不可弃,当能用尽用,使其各展所长!”

“诸般学说,当以法家为先,严明律法,法治天下,可使世之清明...故而,当以律法为天下之基,百姓言行之禁,使之深入人心,使朝廷百官及百姓,皆有法不禁止即可行,法令禁止无人犯之心。”

“兵家子弟,尤善指挥作战,于内以法令治国,于外使兵家子弟御敌于先...”

“儒家学说,奉行仁义道德,用以教化百姓,安稳人心,最是合适,只是仁义道德,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

“农家学说,首重农业,然而,重农同时,工商亦不可轻,天下百姓,遵纪守法,皆是于国有利...”

“医家医术..墨家机关...”

楚辞开始了长篇幅的写作。

其实诸子百家各种思想,从来都不曾消逝。

虽然以华夏文明来讲,汉武帝罢戳百家,独尊儒术。

可是诸子百家的思想是源自于各行各业。

这些行业不消失,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就都存在这践行的基础。

只是说,儒家学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大量占据了上层社会的权利机构。

可是真说起来,霍去病,卫青这些将军是儒家的吗?

现代文明之律法严明,依法治国,也是儒家学说吗?

肯定不是啊。

孙子兵法,兵家至言,哪朝哪代的名将不得学习看看啊?

所以在楚辞看来,如今诸子百家这些学说派别的争斗,本质上是这些人,对权利的争夺。

学说之间,虽然偶有理念冲突,但是大部分时候,各家学说其实都是各司其职的。

有些想法或许有些极端,稍作调整,即可于国有利。

楚辞是个聪明人,真说让他写出圣人之言,做出个人学派,那他也是做不到的。

他还没有聪明到那个地步。

可话说回来,让他对现有学说流派归纳总结,这个他就擅长了啊。

因为楚辞早已经历过无数年代传承后,学说流派的融合年代。

现代社会,其实每一种学说流派都还存在,每一种思想也都在不断的发展、碰撞、融合。

所以在楚辞眼中,诸子百家谁也不可能彻底覆灭了谁。

如果能够覆灭,那么也只是在历史的传承中,被自然的淘汰,而非某一家外力导致。

实际上,每一种学说流派,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在历史长河中进步。

或许不再有那如同星辰般闪耀的圣人。

却依旧可以源远流长。

楚辞运笔如飞,一行行文字写下。

不过一个时辰左右,一篇文章已经写就!

而此时很多人,依旧还在思考。

楚辞活在资讯爆炸的年代,活在一个思想意识爆炸的年代。

他不需要多聪明,只是正常的学习生活,他一年接触的东西与思想碰撞,都是这个世界的人一辈子都难以触及的存在。

一篇文章写完,楚辞放下毛笔,甩了甩手腕。

也开始思考起第二道考题!

用人当以德行为先,还是能力为先。

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

简单来讲,即便到了当今社会,很多人依旧对这两者难以取舍。

甚至说,这道题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比如司马懿,有没有能力啊?

肯定是有的,但是曹家最终覆灭在了司马家手上。

反过来说,马谡德行不好吗?

但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了啊。

所以就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也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经历仔细思考之后,楚辞决定了他的论点。

能力为先,以制度约束。

之所以要这么写,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心太难测啊。M.XζéwéN.℃ōΜ

所谓的德行能代表人心吗?

没有人能看透人心,大奸似忠,大伪似真。

如果要考虑德行,那谁知道是不是伪装出来的呢?

往往没出事前,很多人都表现的德行兼备。

与其去赌所谓的德行,在楚辞看来,还是以人为手段限制更加靠谱。

最起码有能力者,能力是摆在明面上的。

能够把交代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楚辞提笔而写:“纵观古今,天下官吏。清廉如水者,如皓月当空,屈指可数,中饱私囊者,如江河之沙,数不胜数。能中举之人,读圣贤书无数,可见圣人之言,虽可教化世人,然权钱面前,把持不住之人甚多。故而,若陛下追求德行兼备之人,又怎知今日德行兼备之人他日不会变故?唯有严苛律法,严厉查处,方可震慑人心,若是如此,看重德行又有何用?”

“然而我大夏周边,敌国遍立,外敌当前,若用昏聩之人,一朝误事,便损失惨重。故而,当以能力为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