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为何而战(1 / 2)

“……必使将士知战,且知为何而战,方能成为强军。昔日倭寇扰我东南,所过之处,十室九空。俞、戚二将秉承上命,聚兵迎击之,每战必胜,何也?将士皆为闽浙子弟,知战倭即保其家园。后退一步,便是父母妻儿,故百死而不旋踵……,好,好,如此雄文,当浮一大白。”(注:明代考武试,也要考策论和默写武经。)

三日后,福建考院,布政司右参政朱大典放下试卷,本能地伸手去摸桌案上的酒杯。

手指所及,却是一方端砚。这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家中品读同行的文章,而是在考院之中评阅武科试卷儿。

按照大明规矩,武科考试的主考官,本该由巡抚亲自担任。但是韩庆之参加武科考试,乃是巡抚朱一冯在巡视定海屯之时,亲自提议。所以,为了避嫌,本届武科的主考官,就落在了朱大典这个布政司右参政头上。

朱大典原本,也没怎么把主考任务当回事儿。

武科考试,对策论部分的要求,向来远远低于文科,能达到卷面整齐,错字别太多,且词能达意,基本上就算合格。

想从中找出一篇过得去的文章,基本比沙土里边挑金子还难。

而虽然试卷在接受批阅之时,都会有专人预先誊抄,并且糊上考生的名姓,以防作弊。但是到了阅卷官手中,自有一套灵活办法,来保证每届考试的重点关注对象,能够不被打入另册。

因此,朱大典阅卷时愈发随意,基本上只看开篇和最后两行,然后根据考场传统潜规则,随便给个分数就算了事。

然而,却不料,当他拿起韩庆之的考卷,匆匆读了几行之后,眼睛就再也舍不得挪开了。

论文字功底,这篇《战守策》并不算出色。但是,论内容,却让朱大典几次想要把盏痛饮。

“参政,喝茶!”检校洪承畯早就看过韩庆之的考卷,因此非常理解朱大典的感受,笑着递过来一盏热茶,“好茶可以代酒!”

“饮盛!”朱大典笑着接过茶盏,仰头一饮而尽。随即,将身体后仰,双手捧着考卷低声诵读,“……士知保其家,方能卫其国,而后才能守护其文明!”

“文明者,文教、精神、财富、礼法、学识之传承也。彼土倭、女真,不事生产,专事劫掠。所过之处,毁城市为废墟,化学堂为厩厕,烧典籍为柴薪,踏田园为荒野,种种恶行,与禽兽何异?”

“是以,有识之士守护文明,如持炬火以驱逐黑暗,筑藩篱以隔狼豺,持药石以防瘟疫……”xしēωēй.coΜ

“痛快,痛快,老夫每年所读笔伐女真之檄文,不下百篇。却无一篇,能出此文之右!”读着读着,他再一次抬起手,用力拍案。

“守护文明,驱逐野蛮……”洪承畯捧着茶盏,一边吸气,一边点头,“读此文,方知昔日成祖四出塞外讨伐蒙古之余荫,亦知俞龙戚虎往昔之大功!”

“的确!”朱大典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此文一出,那些主张与女真弥和者,当无地自容。”

说罢,他朝着洪承畯摆了摆手,继续品读。直到读完了全篇,才又抓起对方重新替自己倒满的茶盏,鲸吞了一大口,然后缓缓询问,“彦灏,你确定这是考生亲手所写?事先未曾请人捉刀?”

“为了避嫌,朱巡抚在封院之后,才从六套题目之中,选了其中一套出来。”洪承畯没有直接回答朱大典的话,而是笑着提醒。

作为福建布政司巡抚,朱一冯哪怕不给任何暗示,就凭着他在巡视定海屯之时对韩庆之那些谆谆教诲,后者参加本届武科考试,也绝对没有落榜的可能。

所以,提前透露考题让韩庆之去请师爷帮忙做好后再背诵,纯属画蛇添足。

更何况,朱一冯还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自己预先连题目都没看。直到考生都进了考场,考院的大门贴了封条,才随便从六套备选题目中,抽出一套来,作为本次考试所用。

“如此,便更加可惜了!”朱大典毕竟是进士出身,立刻明白,文章肯定是韩庆之亲手所写,却叹息着摇头。

“可惜什么?”洪承畯被吓了一大跳,追问的话脱口而出,“莫非文章中,有僭越之处?或者与圣人教诲相悖?”

在他看来,韩庆之的文章,拿到文科那边,综合文笔和立意,都能评到中等偏上。如果被朱大典黜落,肯定是里边不小心有了挑衅皇家尊严,或者违背圣人古训的地方。

而考虑到韩庆之乃是个武夫,这些应该列为无心之失,不宜较真儿。除非朱大典跟巡抚朱一冯不合,故意要跟后者对着干。

“可惜他来考武科!”知道洪承畯可能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朱大典笑了笑,叹息着给出了答案,“此等立意,在文采上稍下功夫,考个文举人,也未必有多难。而纵使点了武解元,唉——”

这话,可是说道了点子上,听得洪承畯也跟着轻声叹气。

大明文贵武贱,已经成了传统。武举人和武进士,地位虽然比没参加过科举的武将地位略高,前程却终究不如文科举人和进士。

而韩庆之已经是千户,考中武举之后,便要继续在行伍中打拼。除非他辞官不做,否则,便不可能像没有官职的其他举人一样,再去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过,事已至此,只能往好处看。毕竟比起寻常行伍出身,韩庆之的前途要光明许多。

想到这儿,洪承畯收拾了一下心中的惋惜,笑着说道,“如今北虏肆虐,焉知他没机会做第二个戚虎?”

“那就看,朱巡抚将来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朱大典闻听,也点头而笑。

昔日戚继光得到了宰相张居正的提携,才跃居大明武将第一人。如果朱一冯能够入阁拜相,第一个要提携的武将,肯定是韩庆之。

而他们这些曾经在朱一冯麾下共事的文官,前途想必也是一片光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