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四方盟约(1 / 2)

“二位,就当陈某不不存在是吗?”听郑一官越说越得意,陈永华忍不住皱着眉头提醒。

“陈兄,郑某记下你和福建锦衣卫使司的人情就是。今后倭国那边有事,郑某的人和船只,都任由你们锦衣卫指挥使司调遣!”郑一官脸色丝毫不变,立刻向陈永华拱手。

“不光是锦衣卫一家的事情。”见郑一官豁出去了脸皮装糊涂,陈永华只好敞开窗子说亮话,“你郑一官只要一天没接受朝廷招安,福建各级官员,就不该跟你有任何往来。以往我们常指挥使,还有福建巡抚南居益,感谢李旦和你几度对水师仗义相助,对你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今南居益调离,朱一冯上任,急于表现自己与前任的不同,韩老弟再接受你的兵马,恐怕就要引火烧身了。”

摆了摆手,他示意郑一官先不要急着辩解,“即便锦衣卫这边装聋作哑,知县、知府、布政使,也会天天盯着你。韩兄弟出海剿匪,是履行职责,即便有人心里向着许心素,也不能为此事弹劾于他。如果他要了你的船,又带着你麾下的弟兄出战,恐怕根本不用许心素亲自来找他报复,随便一个地方官员就能收集他的“罪状”,直接告上北京,然后通过朝廷之手杀了他。“

“这……”郑一官虽然热衷于“编制”,对官场斗争却是外行。听陈永华说得头头是道,忍不住以手抚额,“这,这岂不是等同于,我把韩兄弟给害了?可韩兄弟手头就百十号弟兄,即便能得到你锦衣卫及时提供的消息,又能打得过许心素麾下的哪一位岛主。”

“敢情你刚才光顾着惦记韩兄弟的海图了!”陈永华翻了翻眼皮,没好气地数落,“他都把董永岛摆在你眼皮底下了,你居然还问他能打得过谁?”

“他要去打山本雄二,我知道!”郑一官觉得好生委屈,皱着眉头连连摆手,“所以我才说借五百弟兄给他。那山本家也是倭寇世家了,虽然今天在定海屯这边折了七八百喽啰,可是岛上还能作战的倭寇,往少了说,也还有四五千号。”

“我没说你不是好心,而是说你不要好心办错事!”陈永华又翻了翻眼皮,将话头拉回借兵之上,“韩兄弟手头上缺兵马,但是,你可以给他船,偷偷给他粮草、辎重,唯独不能再派兵给他。”

“那总不能让他现在才开始招兵吧?等他把队伍训练好了,再去跟许心素手下的头目开战,许心素早就成了他的上司了!”郑一官还是不服气,挥舞着手臂回应。

“我们锦衣卫出一百弟兄,我师侄俞庆那边出两百弟兄。韩兄弟自己出一百,再跟杨千户借一些,七八百弟兄,总是能凑出来。”陈永华偷偷踩了一下韩庆之的脚趾头,同时高声向郑一官回应,“董永岛上倭寇虽然多,真倭却只有三到四成。剩下的全是受山本兄弟胁迫入伙的寻常百姓。而韩兄弟自己的人,还有我们锦衣卫的弟兄,却可以视做家丁!”

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

当陈永华说出“家丁”两个字的刹那,郑一官脸上的不服气神色,立刻消失殆尽。

家丁制,是大明中后期开始兴起的一种奇葩军制。主要缘由,就是军屯制度崩坏,而朝廷拨付给将领的粮饷物资,越来越不足数。

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将领们便将有限粮饷辎重,大多数都用在了少量精兵身上。

而为了保证不为他人作了嫁衣,将领们又想方设法,让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精兵,跟自己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所以,家丁这个词,就应运而生。

比起寻常士卒,他们战斗力更高,对主将更忠心,也更熟悉军令、武器和战阵配合。

家丁数量虽然少,在战斗中,却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类似于制度,倭寇那边其实也有。只是换了个名字,叫真倭。

而郑家,则称作飞鲨卫。

董永岛上,剩下的倭寇仍然有三四千不假,可真倭数量绝对超不过一千。

如果郑家出动三百飞鲨卫,在半夜里出其不意登岛。至少有七成以上把握,能将所有倭寇赶下大海。

今天山本雄三气势汹汹杀到了定海屯,却连定海商行的大门都没摸到,就被韩庆之打了落花流水。可见,韩庆之麾下的弟兄,战斗力不在同样数量的家丁之下。

再加上陈永华的锦衣卫,俞庆和杨万里两个提供的弟兄,凑一支五百人规模的纯“家丁”队伍,绰绰有余。

所以,也就难怪,陈永华对韩庆之信心十足了。

“老哥接连给了我三艘战舰,还给我配齐了操船的水手,这份人情已经够重了。”见郑一官终于被陈永华说服,韩庆之笑着轻轻拱手,“粮草辎重,我不能再白拿老哥的,可以用卷烟和雪茄……”

“你是为了哥哥我,才去捋许心素的虎须。粮草辎重,就该哥哥来出!”郑一官哪里肯依,立刻出言打断,“不要再拒绝,否则,郑某就没法再接受你的好意了。”

“也罢,就依郑兄!”韩庆之做事向来爽快,果断抱拳答应。

“兵贵神速,我明天一早回去向常指挥使汇报,后天就让刘永带着弟兄们过来。俞庆那边,我通知他,让他亲自带着两百家丁过来。”

“不能是俞庆!”郑一官忽然皱起了眉头,姿态和陈永华先前阻止他借兵给韩庆之的时候一模一样。“俞庆官职在韩兄弟之上,又是俞总兵的亲侄儿,他如果亲自带队,届时谁听谁的将令?”

“的确,是陈某疏忽了!”陈永华果断认错,毫不拖泥带水,“那就让俞庆派两个靠谱的百户,带着两百精锐过来。”

“那就有劳陈千户了,没想到,你竟然能做得了俞总兵那边的主。”见陈永华认错认得如此痛快,郑一官立刻感觉自己被比低了一头,想了想,悻然说道。

“我年纪虽然远比俞总兵小,却算是是他的同门师弟。这事儿,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陈永华翻了翻眼皮,笑着回应。

“你……”郑一官再度气结,咬牙良久,毅然伸出手,“算你狠。咱们现在就击掌立约。你和韩兄弟全力助我,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我必不负你们兄弟两个和俞咨皋。”

“郑兄言重了!我助你,你因为你这个人值得,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缘由!”韩庆之笑着伸出手,与郑一官轻轻对拍。

“我不是为了师兄,而是为了大明!”陈永华叹了口气,也伸出手,与郑一官和韩庆之分别相击。

三个人,却代表四方势力,订下了盟约。

当时,只是为了联手对付大海盗许心素。xしēωēй.coΜ

谁也没想到,这份没有文字的盟约,影响范围,远远不止局限于大明东南海域。

短短二十年后,这份盟约影响力,就绕过了非洲,一直抵达了万里之外的欧洲。

随即,又从欧洲一路向西,抵达了更为遥远的美洲蛮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