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轰动皖省(1 / 2)

“陈老板,我是皖省日报的记者郑秋生。”

“今天梦回收音机,千人长队购买收音机的大场面,绝对是可以上我们皖省日报头版的新闻,势必轰动皖省。”

“我们皖省日报也早就想采访一下您了,上次不凑巧,不知道这次您有没有空。”

郑秋生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青年,如果不是张维阳亲自开口,他都不敢相信。

能够开创全国第一家个体工商户,并且做到上千人排队购买收音机的,竟然只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

当真是年少有为!

“皖省日报?”

一听到皖省日报的名头,原本不想接受采访的陈阳顿时拉不下面子来拒绝了。

毕竟这几天他们可没少扯皖省日报的虎皮来让客户信任梦回收音机,作为整个皖省最官方最权威的报纸。

这一份尊重,陈阳还是得给到位的。

特别是如今创业初期,他也需要皖省日报持续性的给梦回收音机做宣传。

这年头,看报纸的人可不少。

不仅各个单位都要订报,就是普通工人,甚至乡下,也有不少人订报纸的。

“是的,之前清河市工商局颁发全国第一家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那篇报道,就是我们皖省日报做的,目前全国的兄弟报社都在争相转载。”

郑秋生显然很激动,上次写出那篇轰动报道的同事,直接就被奖励了局里的先进,同时还有十块钱的奖金。

他们这群笔杆子,谁不羡慕!

“郑记者,那你有什么想问的,我酌情回答。”

“涉及到一些政策问题的,我相信你比我更清楚,没法上报,咱们就……”

陈阳没多说,他相信郑秋生懂他的意思。

“陈老板,你放心,不符合规定的东西,我绝对不问。”

“而且就算我问了,也没法登报,上报纸的内容,我们皖省日报的编辑和主任,那都得把关的。”

郑秋生笑了笑,他又不傻。

“我们大家其实挺好奇的,听说您是下乡知青,不知道您怎么突然就有了做个体工商户的想法?”

郑秋生问出了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报道肯定要抓住读者兴趣点来的,哪怕是这个年代也不例外。

“很简单啊,如果你老婆孩子吃不饱饭,你也会想找点别的办法来赚钱谋生的。”

“那为什么是做收音机生意呢?”

郑秋生用笔记本把陈阳的回答仔细的抄好,他写字很快,但一手钢笔字快而不乱,一手行楷漂亮的很,这是一个做记者的基本功。

“这个说起来就挺偶然的,一次去城里在路上听到老乡蹲街角哭,说他家因为没钱买不到收音机,儿子的婚事黄了。”

“后来我一打听,一台收音机一百二十多块钱,还要工业券,这如果三转一响都凑起来,那确实得花不少钱。”

“我就想啊,怎么才能让那位老伯的悲剧不再发生,要是有便宜一点的收音机,那个老伯的儿子是不是就能顺利娶亲了?”

“其实这事我一直没有头绪,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碰上收破烂的五块钱从一户人家里收走了一个收音机。”

“我就突发奇想,要是旧的收音机能修好,是不是这价钱就可以便宜了呢?”

陈阳自然不可能说上辈子听张维阳是这么做的,他才有的灵感,编个小故事对他来说问题不大。

“您这生意倒是来源于生活,确实,如果真是二十一块钱一台,真的可以减轻很多家庭的负担。”

“还有一个问题,据我所知,梦回收音机在肥市这边,好像一开始生意并不太好,您是怎么一下子就让上千人来排队购买收音机的呢?”Xιèωèи.CoM

之前的问题都是补足上次同事没能采访到的问题,这个才是郑秋生真正关心的。

上千人排队购买商品,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更何况,创造这项奇迹的还是一开始在肥市表现的默默无闻的个体工商户。

这绝对是无数人会想要去了解的新闻,郑秋生自己本人同样想知道。

“这个就涉及到一个商业思维的问题了,本来这可是商业机密,要不是刚才你替我们说话,我是不会回答的。”

陈阳瞥了一眼郑秋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听到他的话,郑秋生现在有些感激刚才自己站出来帮梦回收音机说话了,要不然这次的大新闻,他还真采访不到。

“我来打个比方,现在这肉是九毛钱一斤,还需要肉票来买,所以大家一两个月吃一顿就差不多了。”

“可是有一个问题,是大家不想吃肉吗?”

陈阳望着郑秋生,郑秋生根本都不用思考,就回答道。

“怎么可能,如果有肉票,有钱,我巴不得天天吃肉,顿顿吃肉才好,这肉啊,我一辈子吃不腻。”

“你看,这道理你自己都懂。”

“收音机也是一样的道理,一百二十块钱一台的收音机还要工业券,大家是因为买不起,并不是不需要收音机。”

“现在,我只要二十一块钱,而且不要工业券,大家自然会来抢。”

“就像,我现在告诉你,猪肉一毛钱一斤,还不要肉票,你是不是会买回家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