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陈阳的心态转变(1 / 2)

直到陈阳离开病房,邹晨光都还没有回过神来,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陈阳说的那些话。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老百姓赚钱,吃饱饭,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

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词很多邹晨光都没有听说过,可偏偏仿佛是说进了他的心坎里面。

邹晨光也是农民出身,如果不是入伍参军,可能他这辈子都注定在地里扒泥巴。

饿死人的场面,他是亲身经历过的,他能理解老百姓对吃饱饭的执念。

陈阳点到为止,开收音机店的事情他没有再说,有些话,说的太多,目的性太强是会令人反感的。

他已经给邹晨光指出了方向,接下来的就需要他自己来思考,行动。

陈阳相信,有了他的这些话,邹晨光应该不至于还和上辈子一样,干脆把工商局做成一个摆设。

如果能促成邹晨光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认可,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这事真要成了,邹晨光以及清河市工商局必然要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史留名,这要放在古代,可以让无数士大夫高呼朝闻道夕可死矣的。

工商局开创了局面,邹晨光甚至未必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而陈阳,安心准备收音机店的开业就好了。

哪怕邹晨光最后依旧不敢和他一起做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有这份情面在,也不至于真把他当投机倒把给抓起来。

之前没有邹晨光这层关系在,他都敢着手去开店。

现在有了邹晨光,他更加没什么顾虑了。

大不了就把店关了,损失几个房租钱,让收破烂的偷偷发展销售渠道。

但是这样一来,收音机生意的发展肯定是比他预期的要发展的慢很多。

如果真要等到1980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大爆发再来,那可就要耽误太多时间了。WwW.ΧLwEй.coΜ

如果有机会的话,陈阳还是想抓住这次机会。

好不容易重生一次,还按部就班的等时间线,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重生者的身份了。

他要是早一天在清河市把个体工商户合法性定义下来,说不定全国各地普遍承认私营个体经济的时间线就能从1980年提前到1978年。

这样一来,说不定很多被逼的没法活命的人,就有可能提前找到赚钱的合法门路了,不用担心被当做投机倒把分子给抓起来。

不要小看了两年的时间,也不要小瞧了投机倒把对于这个时代私营个体经济的威胁程度。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两年可能影响不大,可是对于全国数亿人民来说,早一天可以吃饱饭,那都可以少饿死无数人。

如果现在全国各地都实行了大包干,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多多开荒,兴许农村里就能少饿死不少人。

回去的路上,胡东望着陈阳,他是越来越看不懂大宝的亲爹了。

他可是知道邹晨光这位他的老领导是多么谨慎小心的一个人,能坐上公安局一把手位置的人,哪个不是慎之又慎的。

可是,陈阳那些大胆的说法,竟然能让邹晨光都慎重思考,甚至胡东都隐隐觉得,老领导给了他一种像是被陈阳说动了的倾向。

简直神了。

从邹晨光这里出来,陈阳心里一阵火热,干脆直接去了店面那边。

如果之前做这收音机生意只是为了赚钱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的话,那现在,做成功这收音机生意,它还多了一层意义。

那就是为全国各地还在犹豫徘徊的一些领导同志们树立一个标杆,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尽快的吹起来。

早一点让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合法化,才能鼓动更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找到一条活命的出路。

私营经济发展壮大,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这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

“哥,我这墙已经拆了,板子也拉过来,老乔,你这尺寸量的咋样,今天能不能把木板门做好?”

一看到陈阳过来,本来忙的热火朝天的张维阳顿时停了下来,他对陈阳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小事,今天太阳下山之前准给你把门装上。”

一旁的木工老乔,拿墨斗弹着线,一边推着刨子,一圈一圈的木屑纷飞,一块块木板在他手里成型。

这种木板门,便于安装和拆卸,很多人应该在老的供销社或者大商店都见过,陈阳也没标新立异让人做个后世店铺常用的卷闸门。

一来现在确实没这技术,二来现在国营大商店就是生意权威,模仿它准没错了。

做生意的,肯定得摸清楚顾客的心思,相比于国营大商店现在大部分人都还是不相信个体工商户的。

这样的装修,可以让更多客户更能接受他们的收音机产品。

“电线你得拉好,到时候收音插电插头都得注意,这些都给我用好的,千万别闹出短路什么的,搞出火灾,等下铺子都烧没了。”

这年头也就城里不少人家通了电,乡下很多村庄都还没拉电线呢,安全用电的意识也不强,这一点陈阳得提醒张维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