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给吴三桂下套(1 / 2)

朱慈烺寒着脸,冷冷一笑。

他知道这不过是吴三桂对绑李邦华一事而给自己的一个说法。

但朱慈烺也没有打算拆穿。

他明白,吴三桂如今还愿意给自己一个说法,已经算是很给自己这个太子面子了。

所以,朱慈烺在冷冷一笑后,只是说道:“原来如此,既然首恶已除,孤也就不再追究。”

“谢太子殿下圣慈隆恩!”

吴三桂回了一句。

朱慈烺则站起身来:“进城吧。”

接着,朱慈烺便上马,往宁远城而来。

吴三桂则在范景文与吴麟征等朱慈烺随行大臣的冷眼注视下,随后跟了来。

一进宁远城,盥洗用膳后,朱慈烺就先召见了李邦华。

李邦华向朱慈烺详述了黎玉田和吴三桂部将绑他的真正经过。

朱慈烺听后神色严峻:“果然是想吓唬孤!”

“殿下说的是!”

“不过,吴三桂此人既然不想让殿下来,自然也是不想跟殿下走的。”

李邦华颔首回道。

朱慈烺点首说:“卿没说错。”

“眼下局势不明,数十万闯军所向披靡,大规模东进,大有问鼎天下、改朝换代之象;还有早据有关外大量沃土,甲兵十万的建奴虎视眈眈,也有夺取天下之潜力;而皇明虽京师还未陷,且还有南方半壁江山,但财源枯竭、兵马不足、处处狼烟,已是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他吴三桂自然不会把自己的前程全部押在我朱家身上,尤其是孤这个监国太子身上。”

“殿下说的是。”

“除吴三桂外的其他辽地将门子弟早已投靠建奴,他现在还愿意礼待殿下,无非还不想让天下人觉得他背叛大明!但要让他为大明效忠,鞠躬尽瘁,自然是不可能的。”

李邦华言道。

“宣吴三桂!”

朱慈烺这时突然吩咐了一声,且对李邦华说:“就算他不跟孤走,孤也还是要做个姿态!”

没多久,吴三桂就来到朱慈烺面前,规规矩矩地垂首而立。

朱慈烺则看向他,道:“将军应该明白,眼下闯贼大举东进,王业已岌岌可危,而朝廷已只有将军这支可战之兵,故孤有意请将军率兵随孤进关,收拾山河,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吴三桂似乎早有主意,也就立刻拱手说:“殿下容禀!臣自然不敢拂逆殿下谕旨,然关外建奴一直虎视我大明江山,臣如率兵随殿下进关,则恐建奴骤然入关,反而令王业更加危机,使京师将来有腹背受敌之忧,而也不利于殿下从容南渡也!”

朱慈烺听后沉声问道:“如孤执意要将军随孤一同南下呢?”

吴三桂道:“那臣就请殿下先准臣退守山海关!先让臣在山海关挡住建奴一阵子!即便京师危急,也能迅速勤王!”

朱慈烺点首:“将军是老成谋国之言。”

吴三桂的话,的确让朱慈烺无法反驳。

因为吴三桂的背后的确有建奴这个劲敌在虎视眈眈。

吴三桂完全可以以为挡住建奴为由,延迟自己跟着朱慈烺南下的动作,然后再根据闯军、大明、建奴这三股势力争锋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历史上,吴三桂就是这么做的,虽然以缺饷为由找崇祯要银子,而为自己延迟勤王的时间找借口,但在崇祯再三催促他勤王时,他还是在勤王的,只是在等到了闯军打进京师后,都还未抵达京师。

很明显,吴三桂当时是在观望。ωωω.ΧしεωēN.CoM

也正因为吴三桂这段时间有意投机,所以才在历史上这一时期,一边既做出积极勤王的姿态,一边又在这不久果断降了闯军,接着又果断投了建奴。

在三股势力之间,左右横跳。

当然,这一时期,像吴三桂这样做的人不只他一个。

很多大明崇祯朝的文臣武将都经历了一个先扬言为大明尽忠接着又降顺最后降清的过程。

毕竟都是人精。

这点聪明劲还是有的。

所以,朱慈烺才会这么说。

他也无法反驳,说吴三桂不要守山海关,直接放建奴进来,反正京师已久保不住了,倒不如直接让建奴与闯军互相争斗,然后自己大明退守南方,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毕竟吴三桂又不是穿越者,不可能完全相信京师会沦陷。

而他除了因为来自于后世对历史发展的熟知才知道崇祯十七年一定会京师沦陷外,也的确拿不出可靠的论据完全能说服吴三桂相信这个。

所以,吴三桂说自己先替大明守住山海关,的确算是很靠谱的借口。

不过,朱慈烺既然选择来宁远见吴三桂,就没打算空着手回去。

朱慈烺便继续说道:“眼下王业甚危,正是不拘一格重用良臣之时,故孤认为,让将军先退守山海关,为大明挡住建奴还不够,孤有意封将军为王,直接节制蓟州、宁远、山海关处兵马。”

“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朱慈烺问后就笑着看向了吴三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