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激进派和稳重派(1 / 2)

而不是现在就与袁绍进行决战,拼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因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缘故,公孙续想的比公孙赞要多。

他们现在面临的敌人不止来自北方的幽州牧刘虞,还有来自西南方向的威胁。

如果不出意外,吕布在长安被李傕击败后会投靠袁术,被拒绝之后他就会率领部众来到冀州投靠袁绍。

这件事情将会在几个月之内发生。

如果到了那时个时候邺城战役还没有结束的话,对于公孙赞的考验才真正开始——同时面对冀州牧袁绍、幽州牧刘虞和三将第一高手吕布三方面的夹攻。

公孙续可不指望吕布会投靠公孙赞而攻击袁绍,一来他不敢赌,二来这是袁绍的地位和实力决定的。

他出身四世三公,这个时候的曹操都是他的小弟,吕布放着大树不投靠,为何在投靠还在成长的公孙赞?

除了他们三个,河内的张扬,衮州的曹操,都有可能被袁绍拉拢过来一起对公孙赞,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那可就是公孙续和他便宜父亲面临的生死考验的危及时刻。

反观公孙赞这边,能和他结盟的人只有黑山军张燕和只有区区几千人的刘备,最糟糕的是这两支人马还早早的投入到战场中去了。

想来想去,作出一番推演之后,公孙续得出这场战役打下去的两种结果。

第一,在吕布没有到来之际,刘虞、张扬和曹操等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打败袁绍、占据邺城。

对于在野外浪战中打败袁绍这一点,公孙续很有信心,他们现在有赵云、颜良、文丑、张郃、严刚、鲜于辅、鲜于银这些大将,刘、关、张三员客将,还有五万多人马,打败袁绍并不是很困难。

最难的就是打邺城,这才是块硬骨头。

要知道在公孙续的记忆中有一段关于曹操攻取邺城的记载。

官渡之战,曹操大胜实力大增,袁绍忧愤病死,他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父亲的位置相互之间不停的攻伐,冀州兵大量的内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围攻审配坚守的邺城,都打了足足七个月之久。

可见古代攻城战打的是多么的艰难,耗费是多么的巨大。

第二,跟袁绍在野外浪战中双方互有胜负,张燕攻击邺城久久不下,彼此陷入消耗的死循环。

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公孙续来讲都是大大的不利的。

因为他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总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等着曹操在衮州壮大,孙策兄弟在扬州崛起吧。

除了军事实力之外,时间拖久了对于公孙赞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他的头幽州牧刘虞管着,粮草、军饷、物资都没有地方征收,打持久战根本就支撑不下去。

试想,你发不出军饷,发不出粮食,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

就像后世的开公司一样,老板不发工资不管饭,你不提桶逃跑才怪呢,严重还会聚众讨薪。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公孙续才会向公孙赞提出以武促合,边打边发展的稳妥策略。

毕竟他才刚刚来到这个世上,不想还没有好好享受一番就成为败军之将的儿子,被袁绍和刘虞派人满世界的追杀。

公孙续向公孙赞提出的具体方法是:巩固现有的势力和对外扩张并进。

巩固势力。

自然是把河间和渤海这两个大郡经营好,发展经济、训练水军、马军和步军。

发展经济就是把大把精盐炼制出来、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这样才有钱、有粮草、有军饷,总比曹操组建摸金校尉发死人财要好的多。

打造精锐水军,退可以避居海上,进可以打到辽东、长江等地。

马步军就不用多说了,只要把打造出来的马镫和马鞍装备到骑兵部队,中原大地还有谁能争锋?

对外扩张就是四个方向和地区扩张渗透。

向西彻底收服张燕,而不是像现在这种同盟的关系。

只有收服张燕才能在太行山一带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进而向并州,也就是向山西盆地发展。

这个时候的并州军事实务相对来讲比较薄弱,正是向西进军的绝佳时机。

向东南,则是进军青州,原青州刺史焦和病逝,山东半岛只有一个北海太守孔融,太容易扩大势力了。xしēωēй.coΜ

向北和向南就是公别应对刘虞和袁绍了。

边打边淡,悄悄发展、南北蚕食、东西渗透,这个策略是公孙续在攻打阜城时向公孙赞提出的建议。

不过当时公孙赞正对袁绍大战的前途感到担忧,他对于儿子提出策略并未置可否。

没想到沮授第一次在军事会议上发言,就提出这种想法,虽然他的想法没有公孙续提的那么详细,但是他在匆匆之间能想出一个大概的方略,就证明沮授是真的很厉害。

而且还证明了一件事情:他被公孙续说服之后,已经打算真心实意的辅佐公孙赞。

“主公,我赞成沮授先生的建议,要收着力气打,不能把袁绍被打得狗急跳墙与我们拼命,要徐徐图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