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远征西域乌孙国!(1 / 2)

承平七年,八月底,关羽率领三万大军从蓝天大营出发,一路经过凉州,在十月抵达玉泉关。

玉泉关,内早就备好了大军出征所需要的各种补给,关羽率领大军前来后,便立马带着补给一路赶往都护府。

————————————————

焉耆城,樊稠自从上次击退乌孙国大军后,便率领着大军停驻在焉耆城,防止乌孙大军反扑。

三万大军虽然分做两部分,但是汉军实力依然在。

所以樊稠并没有等到乌孙大军前来反扑。

于是樊稠便改变计划,为讨伐乌孙大军去打探消息,这一打探还不知道,一打探,就得知了乌孙国居然和大月氏和贵霜两国结盟了。

乌孙从贵霜国得到了的武器装备,同时这段时间以来,乌孙大军全军都在训练,实力也慢慢的上升了。

但是同事贵霜国和大月氏两国家之间也开始出现战争,乌孙国也卷进去了,如今乌孙大军大部分都已经派到了战场上,只有少部分的奴隶兵和正规军留在了乌孙东部,防备樊稠!

樊稠这些奴隶军是乌孙王从大月氏和贵霜两国买过来的,并且承诺,只要服役十年,便可以恢复他们的自由之身!

乌咪须的这个举动反倒是让这些奴隶大军更加的拥戴他了,乌咪须也成功的取得了这些奴隶军的效命。

整整三万奴隶大军几乎掏空了整个乌孙国的钱财,好在这些年当中,乌孙由于在汉朝的贸易道路上,赚的不少,所以才一口气买下了这么多的奴隶军。

贵霜和大月氏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只要是俘虏到对方的战俘,便可以直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战利品,也就是奴隶,所以两个国家之间从来不缺少奴隶。

此战,张清让诸葛亮来这种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主要是考验诸葛亮,同时也是训练他。

历史上的诸葛亮历经磨难。一生经历过很多的转折点,但是因为张清的到来,诸葛亮并没有历经如此多的磨难!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

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