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整顿幽州!(1 / 2)

幽州战事结束后,曹操也即将返回洛阳!

但是刘协却一旨诏书曹操留在了幽州主持大局!

战事刚刚结束!幽州各地虽然没有动乱,但是北方高句丽残余有开始活跃起来了还有乌恒少部分反对汉人统治的部族也纷纷开始冒头!

外部也有袁绍的威胁!

所以如今幽州需要一个人主持大局!

所以,刘协决定让曹操暂时领幽州军政,安稳幽州!

蓟县州府当中,曹操正处理从北方玄菟郡发来的军报!这断时间,北方几郡都有点不太安稳!

所以曹操就被刘协留在了幽州!

但是要时间没有什么有才能的人可以帮助曹操!所以曹操也在幽州蓟县开启招贤馆!

招贤馆设立后,并没有什么人前来投效。

直到后面才有几位位大才前来投效!

第一位来的是简雍!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汉末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

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与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

简雍年少时与刘备很有交情,跟随他四处奔走。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至荆州投靠刘表,简雍与麋竺、孙乾一同担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常任说客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邀入益州,简雍随从也同行,刘璋与他见面,十分喜欢简雍。一年后,双方决裂,战事立即爆发。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将刘璋在成都包围,简雍被派去游说刘璋投降,刘璋答应,并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刘备定益州后,论功行赏,拜简雍为昭德将军,待遇仅次于麋竺,与孙乾相同。简雍其后的生平不详。

在《三国演义》中,简雍形象与正史相似。与刘备同乡。随其周旋,任幕宾。刘备投袁绍,后想要离去,简雍为其设计脱身。

刘璋投降时,以简雍为使,简雍坐于车中,有意的傲睨自若,为秦宓所斥责。不久,拜简雍为昭德将军。

但是因为刘备在黄巾之乱中便已经被黄巾军杀了,所以简雍返回了自己的家乡蓟县!从此隐居起来!

但是这几年当中,简雍也看清楚了天下的局势,汉朝必将兴盛!简雍也想出来出世,但是因为没有人举荐,所以简雍一直都没有机会!

但是此行曹操在蓟县设立招贤馆,简雍当然也抱着去试一试的心态去了!但是最后被曹操看重了!

第二个则是崔琰!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从兄,丞相曹操谋士。

相貌俊美,生有一部虬髯,很有威望。初随袁绍,拜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以为别驾从事,十分敬畏,迁东曹掾。曹操晋封魏公,以为魏国尚书,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通信杨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被曹操认为有不逊之意。坐罪下狱,为曹操所赐死。

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

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

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他们作战取得胜利。’

如今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的为死者伤痛的爱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

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

后来袁绍在黎阳县带兵,将部队驻扎在延津渡口,崔琰又规劝说:“天子如今在许昌,百姓的愿望顺从朝廷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向天子述职,以便安定这一地区。”

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等到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争着想得到崔琰。崔琰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监狱,依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一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过去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

崔琰回答说:“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听说先传布仁声,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吗?”

曹操肃然动容,向他表示歉意。当时宾客都大惊失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