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隆中对 下 大贤齐聚!(1 / 2)

此时诸葛亮的草庐当中,不止只有诸葛亮一人,还有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还有诸葛亮的岳父和庞德公!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

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去做治丝妇女的事!

”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

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即使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

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用!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

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

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司马徽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8]有人对刘表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

后来,刘表亲自去拜访司马徽,并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普通人一样。”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淡泊名利,不轻易投靠他人,司马徽向刘备了诸葛亮、庞统。

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

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

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

同时,徐庶也曾经向刘备过诸葛亮和庞统。刘备便以诸葛亮、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

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

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您。您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

司马徽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因此在明代时,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

后世将“好好先生”一词多用于指代不坚持原则的人与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曾有人丢失了一头猪,并说司马徽家的猪正是他丢失的那一头。司马徽便把那猪让给了这人。

过了几天,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丢失的那头猪,急忙将司马徽的猪送还,并磕头自责。司马徽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感谢他把猪送了回来。

有一次,刘表的儿子刘琮去见司马徽,刘琮让随从问司马徽是否在家。司马徽正在家中耕作,并回答说:“我就是”。

但是从人不相信,并对他大骂:“你个种地的奴仆也敢自称是司马徽。”

于是,司马徽只好回到家,梳好头,带好头巾,穿好上衣后再来见刘琮。随从看见司马徽还是原来的老翁,惊恐

地告诉刘琮。刘琮起身向司马徽叩头,并向司马徽道歉。

司马徽对刘琮说:“您不必这样,我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耕作,唯有您了解我。”

有一次,有人养的蚕该结茧了,无处上簇,就来向司马徽家借簇箔。司马徽就把自己家用的簇箔借给了他。

有人对他说:“凡借给他人东西时,都是别人急需而自己闲置的情况;而如今他和你都迫切需要簇箔,为何给予别人呢?”

司马徽回答说:“别人未曾求过我,今天求我,我如果不借给他的话他将会感到很羞愧。哪里有因为财物而让人羞愧的道理呢?”

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

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

《三国志》: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

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黄承彦乃沔南名士,高爽开列,其女嫁予诸葛亮为妻。

刘备三顾茅庐时遇到过他。夷陵之战后,却说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

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

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

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