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一个牛人的诞生(1 / 2)

哪怕是再不懂诗的阮小七,也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评论中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

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刚写好了诗,这时候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口口5674675

此情此景此诗,让人陶醉。

反正程婉儿是已经陶醉了。

而苏过则在震惊之余,重新审视了王伦,也重新与王伦见礼:“适才听小友说是姓廖,恕苏过眼拙且寡闻,但不知小哥的师承是哪一位大家?”

他也是很诚实的老者,并没有像一般人常用的套路来个“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而是坦承并不认识王伦,这才合理么。

若名满天下的苏过也是这般矫情,王伦也会把他看扁了。

他这么问也正常:能写出这么出色的两首诗来,王伦应该是师从哪位名家,或者是哪位名家的后人,经受过熏陶,否则好文章也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只是王伦的诗确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可并无师承,如果启蒙老师也算的话,昔日教小可《三字经》的王秀才可算一位。”

王秀才云云,其实说的就是他自己,白衣秀士么。

一直倾听他说话的程婉儿更震惊了:他这是无师自通么?果然写诗作词是要天赋的!

读者身份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ωωω.ΧしεωēN.CoM

苏过也震惊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纵之才?偶然做出一首已经是运气逆天了,连续做两首,已经不能用运气可以形容了。除了天纵奇才,没有其它解释!

身在诗书之家,苏过对于好的读书苗子是本能地喜欢的,这也是家传,否则哪来的苏门四学士、后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说?

王伦一下子就入了他的眼了!

“小官人大才!没想到苏某在此穷乡僻壤,竟能有幸得遇小官人一般人物!人道乡野多遗贤,苏某今日才见着了。想某一生写下恁多诗篇,却无半首能达到小官人的高度!若是小官人不弃,苏过愿与你结为忘年之交,行那半师半友之谊,你可愿意?”

他的话一出,众皆哗然。

“半师半友”云云,只是客气,其实就是要收为门下。以他的年龄和地位,自然当得起老师之身份。

以苏过之名,主动交结王伦,还要收为弟子,那是对其极为欣赏之故了。众所周知,苏过名声虽响,却真没有入室的弟子随侍。仅以此论,王伦名动天下只在早晚。

另外苏过还有另一重身份,那是官场中人都极为欣羡的,比如紧靠其身边状其谄媚的程万里。

听了苏过的话,程万里心里的艳羡不是一星半点,直呼王伦好命。在他眼里,什么万贯家产,什么诗词之道,都没有苏过一句话管用。

那是官运亨通的保证!

讨论群5674675

要知道苏过与当朝检校太傅、隐相梁师成极为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这位位极人臣的隐相曾对管家说,“苏学士使一万贯以下不须复”,意思是说,苏过花钱只要不透支到一万贯的上限,随便他拿去花。

一万贯钱是什么概念?宋朝的货币购买力不好计算,各路专家都有介绍,但一个比较通识的看法是,宋徽宗时一贯钱的价值当在后世700元之上。

必须注意的是,换算成总价的700万,是允许苏过一下子豪掷的!

这既说明梁师成之富,也说明他对苏过之照顾。

《宋人轶事汇编》里也说,梁师成“自谓东坡遗腹子”,因而“待叔党(苏过字叔党)如亲兄弟”。苏过只要到东京,他都邀请其住在他家,大送温暖。

“遗腹子”可不是什么好词,而且梁师成这“遗腹子”,还是苏轼某送人的小妾生的。这对大文豪苏轼倒没什么,至多是给这位绝代名士又添了段风流野史,但对位居朝堂上首的梁师成来说,也算是一桩名誉丑闻了。

可他还是主动报料。

这也是宋朝重文轻武的毛病对他的影响。想当年,梁师成自阉为宦,入宫当了一名太监。凭着一笔漂亮的毛笔字,他从抄抄写写的小书手逐渐发迹。

恰巧徽宗喜爱书法,尤以瘦金体书法名噪一时,于是他投其所好,日夕侍奉徽宗研靡字画,深受赏识,政和年间,梁师成飞黄腾达,一名宫中太监居然成了“进士”!后又有晋州观察使、节度使等名誉头衔,再后来执掌军事大权,位比宰相,权势极盛。

但他毕竟不是正经读书人,因而“实不能文”。可是他头上又个进士头衔,不能不装装样子、“高自标榜”一番。在号称史上“文人天堂”的北宋时期,凭梁师成肚子里那点文墨,自然拼不过满朝遍野的才子鸿儒,于是就想出了“拼爹”的歪招----哪怕这爹不是自己的“正爹”。

讨论群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这才有“遗腹子”这则花边新闻,毕竟妾生子也是苏轼的基因,凭这样的血统,谁也不能质疑他“进士”资格的取得。

所以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他把苏过供着,也是从侧面佐证他的一番说辞的真实性----人家正主都默认了么。

凭这份感情,只要苏过在他面前提点某人一二,梁师成自然不会亏待,外放升官指日可待,这可比走正途便捷快速得多了。

好在苏过修身甚谨,虽有这项便利,却从来没有用过,或许也是因为他名满天下、爱惜羽毛之故,抑或是他已年过半百,在仕途上已无追求了。

他自己可以不要,但他的后人呢?古人讲究天地君亲师,师徒的名份还是很强的,难保不会为弟子们铺路啊…

程万里不禁慨叹王伦的好命,完全是现实版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啊!他蹉跎多年,只在知县圈子里打转,这还是托了重重关系的。只要王伦不犯傻,他都知道该怎么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