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巧答(1 / 2)

当年的动静闹得很大,周康将整个朝廷从上骂到了下,说是朝廷贪墨严重,层层而下,原本应该拨到灾民手里的赈灾的银钱却被层层剥削。而后周康又言及税收一事,说是这税收之事经过州郡官员之手,不知道被增添了多少,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虽是周康当年得正和帝一句“不畏强权,有诤臣风骨。”但是这官场本身险恶,这些也是历朝历代的遗留,周康未入官场,反倒是先将朝臣得罪个干净,伴君如伴虎,保命尚且难以一言说尽,更不用说这仕途了,周康太过直白,不懂得点到即止。

纪真口中轻轻呢喃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周康一听这话,便满意的点了点头,纪真话中之意他自然是明白的,这天下兴亡与否,其实最终受苦的人都是这天下的百姓,至于这君臣,只不过是站于棋局之外,手执棋子之人。

但见周康又追问一句,“依大小姐所见,该如何治理天下?”纪真看了眼手中棋子,将其落在天元方位,随后指了指棋局,周康一脸迷茫的看着棋面,嘴角扬起了一抹苦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藏富于民,方可强民富国。”纪真借用上古圣人言回之周康,周康也并不是不了解,只是一直拘泥在自己的想法之中,周康虽然一直支持改革,但是就连他自己也并不知道要从何处下手。

君轻论虽然被人提及由来已久,却一直被皇家天子所压制,一众大儒也抵制君轻论一说,对于他们而言,这帝王乃是一国之根本,轻君即是轻社稷。

前世因为此题在不久之后,再一次被人提及,引起朝廷一阵轩然大波,众多大儒出山讲解注释,却终究还是未能敌得过这以天下为重的君轻论,为此朝廷也由上而下开始了一次的变革。

“百姓富则民生安定,若是单纯国富,则只会使得朝野之上人心动荡,人心只会越来越野,但若是百姓富强,即便是天灾人祸,也只不过是生活波折。”纪真将自己的一番理解说出来,只见周康沉思已久,最后手中之子终究没能落下。

“后生可畏啊!”周康一声长叹,然后满目赞赏的看向纪真,心里却是慨叹为何这纪真偏偏是女儿之身,若是男子,这大秦怕又起以为名儒大家,甚至可以一改当下局面。

纪真落子之时,便知此局胜负,微微笑道:“是先生谦让了。”话音刚落,这纪洋便带着吴生到了书房,纪真扭头看向吴生,果真是同当时诗会上一见一般。

一张丰神俊朗的脸上,端着略微严肃端正的神情,“学生见过周先生,见过郡主殿下。”纪真对吴生的印象还是极好的,此人学识品才样样都是极好的,唯有这年纪,怕是不太合啊。

“公子多礼了,今日纪真前来,便是想问公子几个问题。”纪真并不打算跟他挑明自己的来意,想从学识方面考考他,虽听调查得来的消息,吴生此人虽然学识高,但是性格太过秉直,故此在科举试场上并不是十分得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