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李经理,等急了吧(1 / 2)

办公室里,挂断电话,王皓并没有急着下楼,而是坐下来点了根烟,眉头紧邹着,心思却不由得飘到了王泥湾的大棚里。

脸上的表情看起来似乎有些期许,又有些懊恼,总之就是有些心烦意造,总觉着今天这事儿,在没有个定论之前,自己根本就放不下来。

而实际上,王皓其实也明白,心里之所以有期许,还是因为几个月的忙碌,如今总算是有了结果,有时候王皓也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为了改变现状,还是被动地让时代的浪潮推着在朝前走。

如果说是为了改变现状,其实从那场洪水过后,随着鱼塘里的鱼卖出去,目的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

但是如果说是因为时代的缘故,自己不得不一步赶着一步地往前冲,那未免有些自欺欺人。

毕竟这样的时代,说是遍地黄金也不为过,就像后来社会上常说的那句话,只要站在风口浪尖上,就连一头猪都能飞起来。

当初王皓对这句话也是坚信无疑,只不过现在却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了,甚至不无好事者在里面推波助澜的原因。

尽管这就是新世纪前夕最真实的写照,但是如果没有点真本事,你真敢让一头猪站在风口浪尖上?飞得起来是有可能的,但是摔得粉身碎骨也不是假话。

现在自己身处其中,这种感觉也愈发强烈。

但是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能任由它去发展,作为旁观者也好,参与其中也好,无非就是求一个心安理得。

毕竟,优鱼库的发展,多少还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半年的时间,马上第五家分店就要正式开门营业,而生鲜超市从构想到付诸实践,速度也快得令人咂舌。

所以他一点都不怀疑,自己这只蝴蝶,引发的绝对不只是一个浪头那么简单,甚至有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而懊恼,则是作为引导的推手,竟然无法亲身参与其中,无法感受到那种喜形于色的兴奋和喜悦。

事实上,王皓更多的感受,应该是切身体会得到的东西,毕竟他也好,杨三也好,甚至李东来,杨波……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不是历史书上的符号。

追求富裕的生活,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渴望命运的改变,也渴望从参与其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王泥湾,院子里,王建国还没有挂断电话,但是看到他的手势,王明义立即就给各人安排了任务。

随着王明义一声令下,王永平跟杨三他们几个立即招呼人朝蔬菜大棚那边赶过去。

而滩涂的工棚外面,长长的泥土路上铺满黄沙,犹如楚河汉界的分割线,将整个王泥湾切割成两幅泾渭分明的油墨画,一侧是碧波荡漾的鱼塘,一侧是白色的塑料大棚。

鱼塘里,几条支棱着船桨跟竹蒿的小舢板正蓄势地发,只等王建国一声令下。而此时此刻,在塑料大棚外面的空地上,十几个当家的汉子带着自家的婆娘,脸上不无焦急地抬头看着那条黄泥路。

等到王明义带着几个人神色匆匆地赶过来,众人立即蜂拥上去。

“你们可算是来了!”

“怎么说,今天这菜还摘不摘了?倒是给句准话呀!”

“建国人呢?这么大的事都不露个脸。”

一马当先的王明义难得裂开嘴笑骂起来,说菜就在地里又跑不掉,都急个什么劲,实际上他自己心里比谁都急。

毕竟,这十几亩地的大棚里,种着的可不仅仅是十几亩地的蔬菜那么简单,还有整个王泥湾的希望。

“行了,大家伙都过来,我安排一下今天的任务!”

“还是那句话,今天是咱们王泥湾的大日子,蔬菜大棚第一次开棚子摘菜,各家的男人都听好了,自家的婆娘也好,兄弟姐妹也好,丑话说在前头,一个大棚里只准进去三个人,多了不行。”

王泥湾的这些糙汉子,动起手来可不是大姑娘小媳妇,绣花针似的的活儿,真要让他们甩开膀子去干,王明义也担心这十几亩地的大棚经不住他们折腾。

要是一窝蜂似地冲进去,指不定等到菜摘完了,差不多大棚也祸祸的差不多。

而闻言,众人也忍不住懊恼起来,三个人管什么事情,今天来这里的,谁家不是拖家带口的。但是一看王明义脸上冷下来的表情,也只得安静下来,随即就各自分配好人手。

王明义转身走进工棚里,把手里的杯子放在桌子上,转身出来狠狠地瞪了一眼闹得凶的几个人,这才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别在那里瞎琢磨,谁要是多带人进棚子里,到时候别怪我不讲人情扣工钱。”

一听这话,众人立即不做声了,几个原本还想着浑水摸鱼的汉子,也只好讪讪地笑了两句。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现在各家各户,都跟着带队的人开始进棚子吧,眼睛都放亮堂一点,棚子都是咱们自个儿的,别摘了这一茬就忘了下一茬,挣钱还在后头呢。”

说完,王明义也懒得理会众人在那里嘀嘀咕咕的说小话开小会,自个儿背着箩筐就朝自家的那口大棚里走过去。

身后,众人立即纷纷开动起来,大棚里,杨三跟着王永强和李春梅夫妻俩掀开门帘走进去,看着满眼的黄瓜跟番茄,杨三还好,但是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脸上的表情怎么看都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当初王皓提议搞蔬菜大棚的时候,村里可是没一个人相信寒冬腊月里能种出黄瓜的。

“三子,你说这黄瓜,跟咱们开春后种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味道吧?我这心里总觉着,这大冬天种出来的黄瓜,味道能好吃么?”

背着竹篓子,王永强迟疑着问道。

边上,杨三笑了笑,二话不说,伸手就从面前的瓜架子上面拧了根黄瓜下来,也没想着洗,在身上蹭了蹭就掰成三段朝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递过去。

“这多简单的事,好不好吃,尝尝就行了,咱自己地里种的,还差你这一口两口的,尝尝吧。”

完了也不理会夫妻俩脸上愕然的表情,立马就把手里的黄瓜塞进嘴里咬了一口,脆生生的声音愣是觉着好听。

此时在各个大棚里,几乎所有人都跟杨三是差不多的反应,进了大棚,手里摘下来的第一根黄瓜,基本上都进了自己肚子里。

实际上,黄瓜的味道好不好,也就那样,味道好,确实并非是人人都喜欢,味道不好,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市场,毕竟口味不同。

很多人觉得冬天的黄瓜稀罕,吃起来味道都不一样,而觉得口味一般的人,要么是自己本来就不好这一口吃的,要么就是心里还有些别扭,总觉着王皓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但是无论是哪种,看着眼前这满大棚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跟豆角,心里总归是喜悦大于愤愤不平。

见杨三吃完手里的黄瓜,又拧了几颗拳头大小的西红柿下来,硬塞进自个儿手里说再尝尝这个,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脸上却有些腻歪,说:

“这不大好吧,让我们进棚子摘菜来着,别光顾着自个儿吃了。”

王永强跟李春梅是最早答应跟着王皓一起搞蔬菜大棚的,夫妻俩当初虽然也有所迟疑,但是毕竟一直在优鱼库的店里做事情,对王皓的想法也没有太大的抗拒。

杨三有些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说道:“这又什么好不好的,就咱们三个,今天就是放开肚皮躲在大棚里吃也吃不了几个钱。再说了,王老板自个儿在乡里舒坦,咱们大冷天的在这里忙活,不吃他几个,我这心里总觉着亏了。”

其实杨三也是老早就给馋的,这寒冬腊月,能吃上这么新鲜的黄瓜西红柿,毕竟在90年代还是很稀罕的事情。

平时就是兜里有了钱,就东洪这穷山沟沟里,也没几个人真的舍得花几块钱去买一斤回来当零嘴。

王永强跟李春梅夫妻俩闻言,顿时也是哭笑不得,只好由着杨三在大棚里兜了一个大圈子,等他回来的时候,又给两人塞了他挑得眼睛都快花掉的西红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