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为数不多的正确选择(2 / 2)

“这些粮食不对外销售,只卖种子!”

“对,种子!”

陈应微微一愣,他马上想到了江南的大米,带着稻壳的大米,可以留种,不仅价格要高,而且会增加毛重。

“不知这种子作价几何?”

“每一百斤一两银子!”

“而且,我只给卖给你十万斤!”

“可你明明收获了那么多粮食!”

“现在气候这么恶劣,谁知道明年还会碰上什么倒霉的事情?”

“这个土豆和红薯,不比其他粮食,特别是运输,非常困难!”

刘明遇接着道:“关键的是,不易保存,要想长期保存,只能加工成粉!”

“可是在下不知道该怎么将它们加工成土豆面啊!”

刘明遇淡淡一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难题呢,原来是这个呀。你不会,我会呀,很简单的,我闭着眼睛都能给你弄好不过,要加工这么多土豆和红薯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多人手呢,人少了,你就等着土豆烂在仓库里好了!”

陈应给刘明遇送礼也不算白送,把土豆和红薯加工的生意交给陈应,一年足以让他轻松回本。

就在刘明遇在宽河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之时,位于土默川一带的蒙古林丹汗则在集结兵马,正在远征西拉目木伦河。

林丹汗原名叫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号呼图克图汗,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也被认为这是最后一任蒙古大汗。布延彻辰汗去世后,13岁的长孙的林丹继承汗位,统辖察哈尔部。他试图恢复蒙古的统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业,同时又面临着新兴的女真族的威胁。因此,他对外采取联明抗金的方针,对内则谋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原则,优先进行对蒙古的统一,避免与建奴正面交锋。

崇祯元年,建奴皇太极一征林丹汗,此战从二月开始开打,在草原上如同猫戏老鼠,林丹汗四万余部曲,折损过半,直到七个月后的九月,林丹汗大败,察哈尔及之故地被吞并,仅据有宣府边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带。

在崇祯三年,林丹汗听说皇太极在大明关内撞得头破血流,损失精锐二三万人马,这下林丹河决定趁着建奴元气大伤,林丹汗带领自己东拼西凑出来的马仔,共计不到三万人马,东征西拉木伦河。

已降建奴的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这场战事来得突然,林丹汗总算出了一恶气,抢了将近一万余匹战马,包括六千余部塞棱阿巴海的部众。

在林丹汗东征开始,阿鲁科尔沁部就向建奴求援,皇太极确实是没有放弃这个新收的小弟,亲自带着两万余骑八旗精锐千里驰援。

可林丹汗得知皇太极要来的消息,被皇太极打出心里阴影的林丹汗心中甚是大急,可是带着六千余名俘虏部众,大军根本就行动不快,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被皇太极追上。

林丹汗非常苦恼,丢掉这些俘虏和牛羊,马匹,别说林丹汗不愿意,他的小弟们也不愿意,跟着老大出来两三个月,打生打死,好不容易吃了到嘴边一口大肥肉,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可是,建奴皇太极太猛,虽然驰援而来的建奴不多,只有两万余骑,加上科尔沁部现在已经完成了动员,怎么也能凑五六万人马,一旦等皇太极追上来,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就在林丹汗一筹莫展之际,林丹汗麾下的号称草原智狐的包克图向林丹汗提议:“大汗,明廷的冠军侯当初以一已之力,打得建奴八旗损失惨重,现如今冠军侯就在咱们南边四百余里的地方,不如咱们与冠军侯联盟!”

与大明联盟这是林丹汗一直最想做的事情,然而这事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明文臣给搅黄了,林丹汗想与大边开边市,互通有无,可自作聪明的大明文官,以欺骗蒙古为荣,但是任何人都不是傻子,欺骗一次,欺骗两次,林丹汗也怒了,率领部曲进攻大同,差点把大同城攻下来。这也间接促使满桂成为大同镇总兵。

现在他不知道冠军侯会不会同意联盟,不过他手中有牛有羊,有六千余战俘,实在不行,把四五千匹小马朐和老马卖给大明,战俘,就让明军砍了当战功送到朝廷。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林丹汗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粆图台吉铁槊科诺特十苏木之一,苏木有重意思,后世作为乡级管理机构,在这个时代则相当大明的营参将级别,每三千人为一苏木,既可以出兵三千,如果是帐两丁,那就是一千五百帐。

粆图台吉与包克图率领八百余名骑兵,迅速南下,很快就进入宽河城北部势力范围七合营,既开平左卫(既围场县西北),刘明遇在抵达宽河之后,就开始以宽河为中心,逐步恢复明初的势力范围。就像围场县境内,是原开平左卫的遗址。

与宽河城不同,宽河守御千户怎么也留下一座土城,可开平左屯卫只留下一个高高凸起,莫约一丈高,方圆不过两千步左右的土台子。

当粆图台吉抵达后,刘家军士兵马上就发现了他们一行人,在询问清对方的来意后,就让这些蒙古人摘下弓弦,以示诚意。

就这样,他们在刘家军侦察骑兵的监视下,顺利南下一路抵达宽河。

此时宽河城的秋收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成熟更快的玉米和大豆收割完毕,数万军民正在挥舞着镰刀,收割着麦子。

看着一辆辆马车将成车的麦子运往晒谷场,包克图作出了判断:“没有直接让林丹汗发兵抢掠宽河是他一生中所作的为数不多的正确选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