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陶恭祖计压高句丽,朝…(1 / 2)

混在三国 水依生 5196 字 2019-12-03

管宁暗骂陶谦贪婪,他自然知道刘裕运送了数千流民南下扬州,忍着反胃的感觉接过话:“刘太守离开时,正愁俘虏不易安置,刺史大人作为上官,心系民生之艰难,急人之所急,品德高尚。&29378;&47;&20154;&47;&23567;&47;&35828;&47;&32593;&119;&119;&119;&47;&120;&105;&97;&111;&115;&104;&117;&111;&47;&107;&114;

若是刺史大人能帮忙安置一两百号俘虏,那就更好了,我代太守大人安排俘虏送去江南,如何?”

陶谦哈哈一笑,他就是喜欢邴原、管宁这样的聪明又有学识的人,明明是他索贿,公权私用,也能说得是帮助下属,废私奉公:“邴根矩、管幼安你二人真不错。安置俘虏和流民,毕竟也是大事,我虽为刺史,也不好插手郡内之事。幼安还是向刘太守请示请示,现在距离春耕还有些日子,不急不急。”

管宁愣几秒钟,才会意,陶谦怕是嫌弃一两百人少了:“我立即休书一封,明天送回青州,相信太守大人一定明白刺史大人一片苦心。”

陶谦:“大善!”……

公孙域、公孙望、公孙昭一起来见陶谦。

公孙昭奉上一个颇为沉重的礼盒,陶谦打开,只见金光闪闪,原来是黄巾10两。

公孙望添油加醋地说刘舆如何编练私军,如何张扬跋扈,一直说了小半个时辰。

陶谦幽幽滴说:“公孙都尉乃是乐浪人吧。”

公孙望没明白过来,老实答道:“下臣出生乐浪,但父亲是辽西人。”

陶谦又问公孙昭:“元彰也出生在乐浪?”

公孙昭:“不,下臣是正儿八经的玄菟人。”

陶谦:“公孙太守,有点事我不明白,市井传闻,你们三位是亲戚。”

公孙域毕竟当过太守,眼睛转了转,就猜测陶谦的想法,连忙解释:“天下同姓的,数百年前或许是一家人,但时间隔久了,也没什么亲戚关系了。”

陶谦:“喔,毕竟都姓公孙,人言可畏啊。公孙都尉、公孙县丞在乐浪,不妥啊。容易成为心人利用的把柄。”

公孙昭知道邴原管宁等先见到陶谦,想当然认为是邴原管宁在背后打得小报告。皇帝陛下对士家大族,向来是重点盯防,若是亲属关系被揭发,他和公孙望瞒报亲属关系,都会丢官去职:“大人请勿要受邴原、管宁蛊惑,他二人被同州的刘太守辟为属吏,自然帮着刘舆说话。若是调查此事,他二人也需回避吧。”

东汉时期,为了压制世家大族,明文规定官员实行籍贯回避。郡县一把手,除了需要回避本籍之外,婚姻之家亦须互相回避对方的原籍,两郡或两县人士也不得互相任职。

后来,到了桓帝时期,对世家大族极为警醒,不仅仅弄出个“党锢之祸”,还制定了‘三互法’,例如甲郡人士在乙州为长官,乙郡人在丙州为长官,则丙郡人不得在甲、乙、丙三郡任职长官。

陶谦哈哈一笑:“汉律中的‘二互法’‘三互法’有明确禁止亲戚相互任职的规定,现在虽然有所放宽,但若是查实公孙都尉、公孙县丞为乐浪人的亲戚,则你二人都有可能被免职,你二位可明白?”

公孙望顿时汗流浃背,他虽然自称是玄菟人,但实际上祖籍乐浪,随便找人一查,就可以知道,而且他已经是乐浪南部都尉,距离太守只有一步之遥,这个险怎么敢冒?

公孙昭也萌生退意,他和公孙域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就算是刘舆给公孙域、公孙望的亲戚举孝廉,他也没多少直接利益。

公孙域不甘心地说:“幽州连接夷狄,户口少,边事多而艰难,品德美好之士,能力出众的官吏很难出头。国家增加边郡举孝廉的人数,是为了发掘善于边事的人才,而不是提拔只懂得读经书、讲学问的儒生!”

很明显,在公孙域眼中,外来的张逸,邴原,管宁,甚至本土的韩燕,都只是迂腐的“儒生”。

陶谦陷入沉思,公孙域的说法,从内心而言,他是认同的,善战之士,国之良将,往往出自幽、并、凉州,以及像丹阳这样毗邻少数民族郡。但实际上,国家高官,却往往来自于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司隶、豫州、冀州、南阳郡等地。他陶谦之所以困顿不前,也与这不无关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