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礼花引起的事情(1 / 2)

“婶婶,玉儿,我回来了。你们做的什么啊,这么香?”陈杨还没有进屋,便闻到了一股在家里面从来没有闻到过的香味,便开口问道。

揭开了挂在门上的门帘,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桌子十分平常,但是有香味扑鼻的饭菜。

“相公,这是婶婶专门做的。”李玉儿帮陈杨把脱下来的披风挂在了衣架上面,然后递给了陈杨一杯热茶,接着说道:“婶婶说六姐做的饭菜和你做的一样,都是里面放的油还有盐比较重,如果我多吃的话,可能会对肚子里面的孩子不好,所以婶婶今天就专门下厨做了这么一桌子的菜,而且还给六姐叮嘱说让以后把我的饭菜单做。”

“哦,这样啊。”陈杨听了李玉儿的话,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件事情,连忙给李玉儿道歉了一声:“玉儿,对不起,我以前真的没有注意到。既然婶婶这般说了,那以后你的饭菜就让六姐辛苦一点,专门给你单做吧。或者这样子六姐给她找一个徒弟带着,以后六姐就专门做你和孩子的饭菜,我们其他人的饭菜就让六姐的徒弟来做。这个一会吃完饭之后,我就去给六姐说。”

“咦,怎么没有见婶婶呢?”

“相公,婶婶去煮汤中牢丸了,马上就回来。本来我还说跟着婶婶一起去,但是婶婶怕厨房里面的油烟熏着我了,就让我自己呆在房子里面。”

“那好吧,玉儿,你先坐在炕上,不要坐板凳上面,板凳上面凉。”陈杨叮嘱了李玉儿一声,然后拿了一个锦垫子塞到了床上,给李玉儿暖着。

“玉儿,我去看一下婶婶,你别出来啊,我马上就回来。绿袖,看好你家小姐,千万不准她出门,知道了吗?”

陈杨冲着绿袖吩咐了一声,然后才出了房门去找正在厨房里面忙碌的婶婶。

“婶婶,你别忙了,赶紧到屋里面坐着吧,厨房里面就我来吧。”

进了厨房之后,陈杨看到婶婶还在忙碌的给两个人在煮那个在唐朝被称为汤中牢丸的食物,便赶紧走上前去对着婶婶说道。

“杨儿,你赶紧出去。你二叔曾经说过一句话‘君子远庖厨’,有那个到厨房里面做东西的时间,还可以学习一下,或者给陛下想出来一条治国良方,所以你二叔就从来不靠近厨房的。你现在深得太子殿下还有皇上的恩宠,更要发奋图强,万万那不可辜负了皇上和殿下对你的厚爱。”婶婶把陈杨往厨房外面推了推,满嘴的大道理。

听了婶婶的话,陈杨也是无言以对,为什么在古代每个女人都这么说,男人进了厨房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是,陈杨还是老老实实的听了婶婶的话,没有动手,只是在旁边着婶婶将汤中牢丸煮好。

不一会,婶婶便把汤中牢丸煮好了,陈杨递过去一个碟子,婶婶先是有些诧异,但是还是直接给陈杨往碟子里面装满了。陈杨接过婶婶递过来的装满了汤中牢丸的碟子放在了案板上面,然后便开始做酱汁。没多久,陈杨就将酱汁做好了,然后一手端着装有汤中牢丸的碟子,一手端着酱汁,进了房间里面。

“玉儿,赶紧坐吧。婶婶马上就来了。”陈杨招呼了坐在炕上的李玉儿一声,然后自己直接用手捏了一个汤中牢丸,不顾刚出锅没多久的烫,直接塞进了嘴里。

“唔……好吃。”咬开了之后,陈杨就觉得满嘴留香,不由的夸赞道。

“好吃你就多吃点。”

刚好这个时候婶婶端着另外一盘汤中牢丸走了进来,听到陈杨的夸赞,不由的高兴了起来,叮嘱陈杨喜欢就多吃点。

陈杨点了点头,然后便扶着李玉儿坐下,三人便准备开始享用年夜饭了。

“杨儿,先等一下,我有礼物给你们。”说完,婶婶从一旁拿了两个红色的绣工精美的荷包递给了李玉儿和陈杨。

陈杨打开了荷包,看着里面金光闪闪的金瓜子,不由的有些惊讶。

“婶婶,你这……现在二叔家,府中花钱的地方还多得很,你怎么又破费了啊。”

“怎么就破费了?你这孩子,大过年的婶婶总得给你们这些晚辈有些压祟钱吗?”婶婶白了陈杨一眼,然后开口说道:“杨儿,你要是不接的话,婶婶可就生气了。”

“好吧,婶婶,那侄儿就收下了。”陈杨有些无奈的苦笑了一下,然后拿起了筷子说道:“好了,婶婶,咱们就不说这个了。赶紧吃吧,你做的这一桌子好菜呢,看着就食欲大动,我可是饿了许久了,我们赶紧吃吧。”

“好好好,赶紧吃。”

婶婶看着陈杨那急不可耐的样子就觉得好笑,便拿起了筷子,动了第一筷子。在婶婶动了第一筷子之后,陈杨和李玉儿才开始动筷子。

房间里面,陈杨一家三人在其乐融融的享用着年夜饭。而在陈家的宅子外面,陈家庄的庄户们因为傍晚的时候领了陈杨发的米和肉,所以大家的这顿年夜饭也都不同往日,全部都是十分的丰盛,整个陈家庄因为陈杨的这一举动,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个年过的更加的幸福美满。

在离陈家庄不远的福乐居,食堂里面也专门今天的年夜饭费劲了心思。不仅厨房里面给做了一些饭菜,而且还让王玄策带来的人自己也做了许多的饭菜。下午的时候,陈杨专门派人给这边拉了一车的酒,所以在拼在一起的桌子上面,慢慢的一桌子菜,还有数坛酒放在上面,大家都等着赵悦一声令下了。

赵悦看着在座的各位,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也冲着王玄策笑了一下,然后一声“开动”,便宣布这群人开始了今天最丰盛的一顿饭。

食堂里面,众人的行酒令还有劝酒,以及高兴的笑声从四处逸散出来,宣示着这群人对于未来,对于明天都是抱有极大的希望和动力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