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2 / 2)

到达目的地后,领头车上的四名车组成员跳下坦克,其中三位个个疲倦不堪,只有一位黑眼睛黑头发的年青人还保持着极旺盛的精力,下车后他第一时间就挨个地检查到达目的地三辆坦克,观察其履带、扭杆在长距离行军后的磨损情况。

“年青真好呢!”

车组成员中,年龄最长的车长科什金羡慕地看着活力无限的年青人,感叹着道。

去年年底,哈尔科夫坦克厂的设计科什金接受了斯大林下达的设计全新“三十吨级”坦克扭杆悬挂坦克的计划。

在拿到设计要求的同时,斯大林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大堆设计资料文件,要科什金作为设计参考。他拿到手后一看就傻了眼。

那是一份不完整的坦克车族的改良升级资料图,从最初的“20吨”级别的设计原型,升级到到26吨,以及最终的32吨终级版三种规格,资料里包括了许多关键性的数据。

这些不完整的数据,虽然不能帮他直接抄袭出一款坦克,却帮助年青的科什金团队在设计过程少走了无数的弯路。

用了半年的时间,科什金博士就先后造出了六辆样车,然后开始了漫长的测试完善工作,其中更在八月十日这天,依斯大林的要求,整整六辆测试用的样车,组成车队从哈尔科夫驶出,以履带行军的方式,跋涉超过六百五十公里的距离驶到莫斯科。

六百五十公里的长途履带行军,最后能有三辆坦克顺利到达目的地,其性能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十分钟后,年青人向科什金报告道:

“六号车好几处扭杆变形严重。二号车有几处扭杆连接部位变形,一号车情况良好。”

科什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点点头:“黄,真要感谢你了,要不是你,A20方案进度也不会这么顺利。”

年仅四十岁的设计师科什金说的都是真心话。

这次从哈尔科夫出发,他带来了三款不同重量的坦克20吨(1、4号车),26吨(2、5号车),32吨(3,6号车),每款各两辆。一路驶来,每款型号恰好各有一辆因为机械故障而半途抛锚,落在了后面。

其中仅有二十吨重的一号车与其他两车相较体型明显小了一大圈,上面装载的火炮口径也明显比二号车小了一圈,其上面装备是苏联刚刚研制的57毫米口径,42倍径的坦克炮。

而2号车上装倍的是76毫米口径/43倍的坦克炮。

至于那辆勉强完成长途行军测试的32吨重的六号车,虽然车体是为了85毫米坦克炮设计,但是因为火炮还未开发完成,所以只是简单粗暴地在车体里增加了铁块负重进行极限测试。

一个小时后,第四辆测试车,另一辆20吨级的“轻型”坦克也自行开到了目的地,到了当天傍晚,其余两辆掉队的坦克也先后到达。

三天后,长途行军的坦克,在进行了维护休整后,又在斯大林面前进行了一次测试表演,其中表现最佳的,就二十吨级别的一号和四号车,一号车安装的是57坦克炮,而四号车安装的却是76毫米的榴弹炮。

事后,斯大林在看了科什金交上来的测试报告,询问道:

“第一批A20坦克可以开始试生产了吗?”

“基本上没问题了。有黄的相助,一些隐藏的机械问题都被发现解决了。”

科什金看着斯大林身边的黄克点头道。

黄克也跟着向斯大林报告道:“毕竟只是20吨的车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比26吨和32吨的都要少很多。以小日本那身家,到战败这车对付他们都不会过时。只是可惜柴油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

“那就马上开始生产!远东那边非常需要新式坦克,T26和BT7都太脆弱,而T28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红军的坦克兵非常需要你们优秀的设计。”

而后这款被批准开始量产的坦克被斯大林命名为T50坦克,在苏联红军的战斗序列中,其被定性为了“轻坦”——20吨重的“轻坦”。

至于另外一款正在解决残余机械结构问题“26吨”级别的坦克,则提前得到了未来的序列编号:T34。

历史上苏德战争爆发前昔,苏联确实开发出了T50轻型坦克,其标准全重仅有14吨,但装甲防御力堪比T34,主炮为45炮,最大时速60公里。无论是在后世的坦克游戏里,还是历史上,其性能三围都堪称完美的“神车”——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奇高,生产成本堪比T34.(主要是其鬼畜的发动机动力强大,却奇贵无比)最后只造了70辆就因为战争爆发停产。

而这个位面,这款T50却因为黄克的出现,却在科什金手上被魔改修正后,以T34坦克的瘦身简化版,被提前具现了出来——二者的关系,就和中国的59式坦克与62式轻坦的关系相似。科什金的设计团队里的人,在已完成的,却还未完善的T34样车的基础上,“适当”地缩减设计,就弄出了这款缩水的“T34”轻坦。

由于重量大减,26吨级的车体没有解决的问题,在20吨的车体上就直接“不治而愈”。

为了加快进度,大黄克特地去了一趟芬兰,到现场把全世界唯一现存的那辆T50坦克“摸”了个遍,还从俄罗斯那边弄来了T50和T54的设计图纸好好地瞧了一遍。

为了保证该车能提前面世量产,其还在测试过程中,黄克就亲临哈尔科夫工厂,随车测试,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提前发现该车在行驶中出现的各种隐性机械故障。有他相助,T50坦克的完善过程就相当地迅速,从最初的立项到通过第一轮的验收开始小批量的试生产,前后只用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

和历史上的同名车相比,其重量多了六吨,发动机使用的是BT7坦克的同款汽油发动机,主要火炮却换上了新研制的57毫米坦克炮,最大公路时速达到了五十五公里。

黄克给予的评价是:综合战力在未来德国的50/60倍径的长管三号坦克之上,就算遇上四号F2型也能斗得不相上下,用来对付日本未来的97奇哈坦克,那门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